罗伯特·希勒:经济或二次探底但不会萧条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2009年12月11日07:25
CBN记者 林纯洁
优秀的经济学家有时候并不受市场欢迎,特别是在好日子里。人们认为他们总是在谈论事情的阴暗面,没有什么比在聚会高潮时拿走酒杯的人更令人讨厌的了。
“我们寻找的是真相,而真相往往并不那么招人喜欢。” 耶鲁大学经济系讲席教授罗伯特·希勒这样解释。希勒同时还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研究员,以行为经济学见长,与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阿克洛夫(GeorgeA.Akedof)共同撰写了《动物精神》一书。早在2003年,希勒就开始指出美国房地产有出现泡沫的风险,该泡沫最终于2007年破灭并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希勒在参加“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中国金融研究院第一届公开讲坛暨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EMBA项目启动仪式”期间接受了CBN的专访。
“我没有水晶球。”希勒说,只是在过去30年中,经济学家和金融家对于市场有效性的热衷让他们忽视了很多事情,“你一旦认为市场是有效的,那么你就不会认为泡沫会产生。”
对于目前的经济状况,希勒认为政府和中央银行在过去的行动很大程度挽救了全球经济,即使经济出现二次探底,也不会出现萧条。
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
没有人可以否认经济正从衰退中复苏,但增长的动力来自于政府的经济刺激方案而不是经济自发的动力,经济二次探底依旧是挥之不去的阴影。
“经济二次探底在历史上都是少见的,所以去预测这种情况的发生并不是明智的行为。”希勒说,“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经济衰退(recession),而是经济是否陷入萧条(depression)的关键时刻……全球经济依旧像是一个病人,我们从一个可怕的意外中幸存下来,但还需要继续治疗,所以现在依旧难以预测经济是否确实有再次触底的风险。”
但即使是出现二次探底,希勒认为经济也不会陷入萧条。“我认为这和G20的合作是有关的,这是一个壮举,这和大萧条时期不同,当时并没有这样的合作。所以我认为我们现在要比以前做得更好”希勒指出,“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可能会看到经济的二次见底,经济可能会在未来多年增长缓慢,但是不会陷入萧条。”
通胀风险在于央行独立性
虽然政府和中央银行的举措挽救了全球经济,但庞大的资金注入实体经济却又引发了另一种担忧,即通胀。
“我认为通胀可能仍在控制中,事实上,最新的数据显示通缩才是问题。”希勒指出,相对于通缩,通胀是一个长期的问题,“比如在美国,货币供应量增长很快,利率水平也非常低,所以美联储可能难以控制通胀,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
问题的关键将是央行是否依旧有独立性来维持自己的承诺。
“国会正在计划削弱美联储的独立性,将其改造成一个政府部门。这是糟糕的行为,如果中央银行开始受被选举出来的政府的制约,那么他们可能会倾向于更为短期的利益,而让长期通胀失控。这样的情况在很多国家发生过很多次。”希勒警告称。
重新看待泡沫的影响
相对于就业,中央银行往往并不十分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化。相对于通胀和就业,资产价格变化过于短期并且难以掌控,对其进行干预的利害关系难以考量。但是这场危机告诉我们,资产价格对于经济的影响是如此直接和深刻。
“我认为人们的观点正在改变,现在有很多言论关于泡沫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9月份的G20声明中我们也看到关于泡沫的描述,而即使我们只是回到5年前情况都完全不同。”希勒说,“阿克洛夫和我在《动物精神》这本书中提到,泡沫是很多经济状况的重要因素,应该处于我们理论的核心领域。”
事实上,包括美联储、欧洲银行和英国银行在今年都开始讨论关于中央银行是否应该像关注通胀和就业那样关注金融市场的稳定,不过还没有一致的看法,其中美联储似乎并没有意愿作出重大改变。
“问题是关于泡沫并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同的框架体系,这也是我们写这本书(《动物精神》)的原因,那就是我们需要在思想领域的创新。”希勒说。
政府过多介入可能挫伤长期经济增长潜力
政府对于危机的应对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政府对于实体经济的直接干预,看不见的手变成了看得见的拳头,希勒认为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会对长期经济增长造成影响。
“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介入了市场,这些举措让那些公司存活下来,但是却对创新不利。”希勒认为,“如果政策的重心是防御市场崩溃,那么这些政策实际上是针对保护现存的机构,这会妨碍新事物的出现,而后者是增长的动力。”
经济增长放缓并不是灾难
这场危机让日本的历史被反复提起,从担心中国成为第二个日本到担心美国出现日本“失去的十年”。不过希勒说,日本经济放缓并不仅仅因为泡沫的破裂,而事实上,经济增长放缓可能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并不一定是灾难。
“当年日本出现股市和楼市泡沫,这两个泡沫都在1990年左右见顶,之后经济增长开始大幅放缓。”希勒说,“很多人认为这(经济增长放缓)是泡沫的结果,但也有其他的原因:日本在二次大战中几乎被摧毁了,而此后他们的经济增长计划让日本成为了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当你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增长率自然会放缓。”
“日本从1990年以后,经济增长率一直在1%~1.5%之间,同样他们的人口增长也非常慢,日本的失业率很低,实际上日本依旧是在一天天变好。”希勒说,“我最近到日本,发现根本不需要为这个国家感到难过,事实上他们干得不错。”
日本人可能会觉得他们失去了机会,1990年前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下去,但这并不是灾难。
希勒还指出,同样的情况也会发生在中国,中国将继续快速增长很多年,此后增长率也将放缓,因为你不能永远保持这样的速度。很多发达国家也不例外,美国的经济增长可能在危机后放缓,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很多年,“这也不是灾难。”希勒说。
房价长期跑不赢通胀
中美都一样
2005年,希勒在参加CNBC名为“如何在房地产市场泡沫中获利”节目中指出,房价从长期来看是跑不赢通胀的,他认为除非那些土地受到严格限制的地区,房价会最终偏向建筑的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润。
希勒认为这种情况并没有改变,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
“如果从非常长期的来看,(中国的)房价的上涨速度应该是和通胀持平的。”希勒说,“在一个快速增长的国家,资产价格的波动性往往是更大的,因为未来非常具有不确定性……并不一定意味着经济体系运转不灵。”
上网从搜狗开始
进口商品吸收国内“纯购买力”,恰恰有利于抑制通胀。
搜狐财经社区话题
不知道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是哪部分人的CPI,反正和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