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首现正值 出口增长将至
——2009年11月份外贸数据点评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
11月我国出口总额为1136.53亿美元,连续第5个月超千亿美元,同比下降1.2%,降幅比上月大幅收窄了12.6个百分点。进口945.6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6.7%,同比增速
年内首次由负转正,比上月同比增速大幅上扬了33.10个百分点。经季节性调整后,11月份出口同比下降0.3%,进口增长22.2%。11月份贸易顺差190.93亿美元,比上月减少48.95亿美元。 进口同比转正与国内经济快速复苏和上年同期基数较低有关。前11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2%,比上年同月加快13.8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同比增速加快,CPI也由负转正。强劲的内需拉动了原材料等商品的进口。此外,2008年11月我国进口同比下降了17.9%,较低的基数(748亿美元)也有利于今年11月同比大幅反弹。
出口降幅收窄但尚未转正。这主要是因为尽管全球经济正渐渐复苏,美国、欧元区、日本第三季度实际GDP季环比均实现了正增长,但基础仍然脆弱。主要经济体失业率居高难下,信贷尚未完全恢复,抑制了部分消费支出。与去年同期出口大幅下降不同,2008年11月我国出口同比仅下降了2.2%,基数(1150亿美元)仍较高,这也是今年11月出口同比增速未能转正的重要因素。
2009全年顺差将大幅收窄至2000亿美元左右。尽管年底出口同比降幅大幅收窄,进口由负转正,但由于前三季度出口、进口两位数的负增长,全年外贸负增长还是无法改变的。我们预计,2009全年出口同比将下降17%,进口同比将下降13%;出口降幅大于进口,将导致全年贸易顺差大幅收窄,故维持我们年初的预测,即全年顺差约2000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约1000亿美元,全年外贸对GDP增长的负拉动效应已成定局。
2010年出口将回归适度增长区间。一方面,中国出口总体向好,受基数因素的影响,增幅将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支持出口向好的内外因素依然存在并有所加强。OECD领先指数持续回升、发达经济体的PMI连续在50%临界值之上,国际需求有望逐步回升。对于在危机中市场份额增加的中国产品来说,国外需求回暖是个决定性的因素。而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保持外需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调整出口结构,加快产业升级,这在政策层面给外向型企业吃了定心丸。此外,预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将基本保持稳定,不会大幅升值,从而也有利于我国出口的复苏。
但另一方面,2010年出口难以恢复到危机前20%以上的增幅。因为尽管全球经济正渐渐复苏,但短期内难以回到危机前的增长水平。此外,全球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带来大宗商品价格震荡走高,增加出口企业的成本。再者,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贸易摩擦案件数和涉案金额均明显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我国相关行业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