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过危机和复苏的2009年之后,2010年的A股市场走势如何?在国内,或许只有机构发布的报告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进入12月,各家机构对下一年A股的策略报告陆续出炉,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似乎仍能依稀看到2008年由于机构的误判而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的阴影。
近日,
记者在对13家券商发布的报告逐一观察后发现,券商们一致认为“2010年是美好的一年”:GDP预测值大多都在9%-10%之间;普遍预测实际通胀压力不大,在3%-4%;大都看好消费;对A股盈利增速集中在25%-30%;对沪指预测,没有低于2600点的。
在这样一份华丽的预测报告面前,股民有些犯晕,是看还是不看?在接受记者采访的众多投资者普遍认为,“机构发布的这些报告,不能全信,但还不能不看。”
点数猜想
在“盈利增长成为市场支撑力,A股将保持整体震荡向上”这一期许下,各家券商研究机构的观点基本达成一致,但在点位判断上则存在一定差异,多数券商预计,明年上市公司整体增速在20%到25%左右。
申银万国提出,沪指核心波动区间为2900点到4200点,市场在业绩上调支持下将可能持续冲高在明年一季度内达到第一个高点,随后受美元汇率和热钱流向、货币信贷政策微调以及融资等压力影响回落并在二季度筑底,下半年择机再次震荡向上。
联合证券、
国金证券和中金公司认为,2010年沪指运行上限在3900点至4000点附近。而中原证券则认为沪指有望在明年向上爬升至4500点附近。
中金公司估算,A股市场合理估值区间在15到20倍,以估值中枢17.5倍动态市盈率、2010年到2011年上市公司业绩复合年增长率24%计算,估值提升和盈利增长可能带来未来12个月大盘25%到30%的上升空间。
平安证券认为,2010年市场难以走出如2009年整体单边上涨行情,指数将缺乏持续的上涨动力和整体性的机会。
东方证券判断沪指在2010年的核心运行区间在3400点到4300点。
光大证券更为乐观,认为企业利润将快速上涨,达到31%左右,超过市场预期。市场估值维持在20倍到25倍的市盈率区间。
关注通胀
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防范通胀、促进消费等更多关注民生的话题作为重要议题,各家机构也开始纷纷以此为主题来做文章。
近日,申银万国证券发布的2010年年度A股策略报告更是以“消费也能进攻”作为标题。报告指出,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目前收入分配倾向于家庭部门和人口结构有利于消费;另一方面目前包括刺激消费、发展消费信贷和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等政策也显示了决策层支持消费增长的力度。
在众多机构的2010年年度策略报告中,“通胀”是无法回避的另一个话题,尽管现在面对的仅仅是通胀预期。光大证券建议投资者布局“防通胀”的投资主线,最看好金融、医药和家电板块,并对新能源、食品饮料和房地产行业表示关注。东方证券也重点推荐了估值较低、通胀初期受益的银行、商业板块。
随着10月份CPI和PPI等价格指数环比出现上升,市场普遍预期两大指标在11月份有望双双转正。虽然不少机构保守预计CPI明年将保持在2%至3%之间,但依然有机构认为明年通胀会复燃,如渤海证券的测算认为明年CPI增长将超过3%,部分月份甚至会超过4%。
“但这将是一把双刃剑,温和通胀一定程度上将有利于工业企业利润的回升。一旦通胀压力出现,无论是抑制信贷规模还是加息都将削弱流动性。”
更为重要的是,通胀回升将成为各国刺激政策退出考虑的重要因素,而中金公司则认为,“政策退出”是2010年A股市场最大的担忧所在。“担心各项刺激经济的政策过早退出会引发宏观经济再一次不稳定。”
宏观经济不会二次探底
中原证券认为,2010年,中国经济将由政府投资主导下的复苏向自主复苏演变。明年GDP同比增速在9%左右,通胀预期与人民币升值预期明显强化,经济不会出现二次探底。
在华泰联合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磊看来,2010年中国GDP增长为8.5%至9%。由于政策效应仍将延续到2010年一季度,出口正增长亦将在同一季度显现,因此一季度将成为全年增长高点,此后GDP同比增速将逐步回落。
陆磊表示,未来一段时间,政策主导下的复苏将开始向经济的自主复苏转变。国内私人投资,尤其房地产投资仍然会保持快速增长。考虑到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有望保持良好势头,中国很可能迎来更加强劲的增长。具体而言,2009年三季度处于继续往上走的一个中间段,2009年四季度至2010年的一季度将达到顶点,之后增幅将逐步放缓。
中原证券认为,在宏观数据方面,预计2010年经济将保持持续复苏状态,GDP同比增速有望达到9.0%,经济不会出现二次探底。消费仍然将维持16.3%左右的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小幅回落至26.3%,出口增速有望大幅提高至12%。
券商研究员详述:券商策略报告的“水分”
周占红(化名)曾在一家北京的中型券商做过近3年的研究员,那时,他的工作主要就是撰写研究报告。他说,国内一些券商的研究报告从撰写到出炉有的很“简单”,有的则极其“复杂”。
他说,一份“复杂”的报告需要研究员亲自到上市公司去调研,并对公司最近发生的项目进展、收购等重大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其中要和公司的财务部门、销售部门和高管了解公司的情况。
之后,要对掌握的信息进行“过滤”,因为上市公司提供的数据和一些细节可能会存在“水分”,所以要对其去伪存真。之后,会写一份简报,而正式的报告会在一到两周内完成。报告第一时间发给基金公司,基金公司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是否根据该报告进行投资。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调研报告出现对上市公司“减持”等负面评级的时候,研究人员很可能会遭到上市公司的封杀而不再获得进入该公司进行调研的资格。所以,作为调研对象的上市公司,相对于研究员来说处于强势地位。
所以业内一个“潜规则”是,即使一只股票的价格已经高估到没法再给正面评级了,通常也不会轻易出一份“减持”评级的报告。
另外一个现象是券商研究员在做分析的时候会出现很难获得所需要的某方面信息或者要付出较大成本才能获得情况。“这个时候,研究员往往采取一种简便的方式去获得这些信息,就是根据其他券商研究员的研究报告做出自己的分析,"羊群效应"就产生了。”
比如,一个券商研究员获得对某个上市公司的调研资格,从而拥有该只股票的信息,而另一券商研究员也需要知道这只股票的信息,但不能实地调研,这时便会参考前一研究员的报告做出自己的判断。
另外,在研究机构的客户中,既有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也有社保基金、信托公司、财务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目前基金持股市值17404亿元,占沪深股市流通市值的13.29%,远远高于其他机构投资者,因此,基金公司成为券商的重点客户。“这样,基金重仓持有的股票就与研究人员的推荐存在很大关系。”
一方面,券商研究机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获得基金分仓。就是基金在券商的席位上进行的交易。因为基金没有自己的席位,所以只能通过券商的席位进行交易。这种交易行为对于券商来讲会产生两大好处:首先是产生大量手续费收入;其次是产生大量的交易量提升券商的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在“最佳分析师”的评选中,基金掌握着投票权,而“最佳分析师”的头衔或最佳研究团队的排名不仅对券商的佣金收入有影响,而且这些头衔会影响研究员的收入。
这两方面之间的利益关联形成对券商研究人员的“牵制”,导致其研究报告或多或少的“言不由衷”。(记者 刘永刚)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