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金六年
时代周报记者 陆玲
12月16日是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汇金)六周岁生日。3天前,作为教授的谢平(谢平新闻,谢平说吧)在中国人民大学“聚焦资产泡沫与金融监管”会上侃侃而谈,但作为汇金副董事长、总经理的谢平却对汇金避而不谈。在时代周报记者的追问下,丢
了句“我实在不方便回答你关于汇金的任何问题”,匆匆离去。谢平的谨慎很好理解。管理着国内金融资产“半壁江山”的汇金,其一举一动牵动着市场神经。作为这个“超大型金融国企”掌门人谢平的任何一句话,都可能搅翻市场。这一点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得到了很好的印证。11月底以来,银监会要求大型商业银行明年提高资本充足率的传言一度让市场颇为担忧。但汇金可能再次出手帮助银行补充资本金的说法又将此阴霾一扫而空,此后汇金副董事长李剑阁(李剑阁新闻,李剑阁说吧)的否认又再次让资本市场忧心不已。这就是汇金。只言片语就足以让金融股出现 “过山车”式的跌宕翻转。当初中国政府为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而着手组建的汇金,六年来,从控股国有商业银行,到注资券商,再到直接间接注资诸多金融机构,已成为一艘超级金融控股“航母”。
而这艘超级航母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11月18日,汇金以40亿元从保险保障基金手中接盘新华人寿38.8%的股权,成功涉足寿险领域。此前汇金是中国再保险集团的大股东,间接控股了中再保旗下大地保险。控股新华人寿,汇金可能整合一个拥有保险全牌照的金融集团。
除了保险,汇金直接控股参股的金融机构包括10家国有银行、2家券商和2家综合性机构。此外市场传言汇金还将发债800亿元,分别注资中国进出口银行及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120亿美元和40亿元。
这一传言的最好印证,就是12月14日汇金的招聘公告:因业务发展需要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派出股权董事候选人,具体岗位为推荐到其参控股的金融机构(银行、证券、保险公司)担任专职董事,聘期为三年(或一届董事会)。分析人士称,这是汇金在投资金融机构上有新动作的最好表现。
六年来,这艘金融航母是如何悄悄推动了国内金融格局的巨变?
汇金“衔命而来”
在中国加入WTO,金融业面临全面对外开放的情况下,基于对中国金融业“内忧外患”的深切认识,中国的金融改革开始在不事声张中实践一种全新的模式:存量、激进式改革。
汇金的成立被喻为这种全新模式的标志。彼时,央行保持金融稳定的压力很大:国有银行必须改制,适应不断开放的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但历史的呆、坏账带来的经营压力很大。
而此前,由财政部主导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设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剥离银行不良资产。”一向追踪研究汇金公司发展模式的北京师范大学钟伟教授称,“专业的壁垒和对金融改革研究的缺乏,限制了财政部职能的发挥。”
汇金应运而生。2003年12月16日,由易纲和谢平等人筹划,顺应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需要,由国务院批准设立了国有独资投资控股公司—中央汇金公司。据悉,成立伊始,为避免引起国际和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450亿美元的注资是在极其保密的状态下进行的,直到注资结束后才正式对外宣布。
在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汇金都显得神秘而不透明,探访者找不到任何牌匾的标志。
商行改革的纲领
曾担任汇金派驻建行董事的景学成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汇金成立到现在主要是有两个大的阶段,一是参股商业银行改革的阶段,二是多元化的阶段。在他看来,一部汇金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中国金融改革的历史。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曾说过,金融改革三部曲,一是股改,二是汇改,三是汇金担当的金融改革与重组。
从2003年底对中行、建行两行的注资开始,中央汇金公司陆续开始了它的一系列大手笔投资运作:2005年4月以150亿美元注资中国工商银行;2005年6月以100亿元人民币注资银河证券公司;2005年7月,对中国进出口银行注资50亿美元。
2005年10月,建行引入美洲银行后在香港上市;2006年6月,引入苏格兰皇家银行的中国银行先后在香港、上海两地上市。
2006年,中央汇金浓墨重彩的改革手笔达到了巅峰:它拥有50%股权的中国工商银行香港、上海两地上市,不仅成为全球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IPO,而且在去年跃升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商业银行。
2007年12月31日,汇金向国家开发银行注资200亿美元,这是国开行整体改革中的“基础性举措”,标志着其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2008年11月6日,汇金向农业银行注资1300亿元人民币等值美元(约190亿美元),持股50%。汇金的注资是农行股份制改革的重要一步,标志着农行财务重组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作为汇金派出的董事,景学成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关键时刻,汇金从未缺席,也功不可没。“汇金为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注资之后,并非就此撒手不管了,而是成为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东,并要求获得一定的投资回报。”
作为亲历者,景学成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汇金注资只是个开始。帮助银行完善自身治理结构,为几大行建立相对规范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告别原先“官办银行”的色彩,乃至顺利引资、上市才是最终目的。“汇金成立后,内部逐渐建立了针对三大银行各自相对独立的工作组机制,分别向几家大银行派了专职股权董事,深入银行一线监督。”
用巴曙松的话说,“较之简单的行政注资,现有的汇金公司模式无疑是一个进步。”
汇金对商业银行的改制上市取得了优异的市场效益。仅建行和中行上市,汇金公司获得的回报累计接近3000亿元。但在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环节上,对汇金存在“贱卖”的争议。
但安邦咨询金融分析师李明旭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至少从现在来看,汇金作为金融改革的产物,按照国务院的授权对主要金融机构进行出资,不直接干预经营,而更关注公司价值的改善,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是很成功的。近年来,通过汇金注资的这些金融机构增长特别快。此外,躲过金融危机,有中国金融市场相对隔绝的因素,但也不能否认汇金的改革之功。”
金融航母如何炼成
通过注资等方式介入银行业改革并获成功后,接近汇金公司的人称:“曾经定位模糊的汇金找到方向了,汇金欲扩大金融控股的范围,把注资银行的成功经验带入其他金融领域。”
2005年7月4日,金融稳定局召开“证券公司重组通报会”,提出券商的救助应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解决。
2005年8月8日,注册资本70亿元的中国银河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这是第一家正式冠以“金融控股”名称的公司,也是汇金注资的第一家券商,其后申银万国和国泰君安也分获汇金25亿元和10亿元注资。
此后因建行股改上市而产生的建行第二大股东—建银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汇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开始发挥作用。2005年8月1日,建银投资正式收编南方证券;8月14日,中信证券与建银投资宣布将共同出资重组华夏证券;9月13日,中国证监会同意该公司单独出资15亿元成立证券公司,“新南证”出炉 。
2005年至2007年,汇金与中国建银共投资了10家券商,前者注资银河证券、申银万国和国泰君安,后者注资中金公司、中投证券、中信建投证券、瑞银证券、齐鲁证券、宏源证券和西南证券。由此,汇金几乎掌控了中国证券业的半壁江山。
同时,汇金公司的触角还在伸向保险领域,控股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和新华人寿后,汇金已有能力整合一个拥有保险全牌照的金融集团。
此外,据知情人士称,商行也已进入汇金公司的视野。
汇金是否有意打造一个超级金融控股航母?巴曙松说,成立汇金的本意不是把这些机构全部收到麾下,而是搭建一个非常有活力的金融控股公司平台,进行金融机构市场化重组—先注资,然后进行治理结构的改造,改进效益,最后转让股份。”
一位中投人士说:“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汇金的盘子也越来越大,至于未来会有多少家金融机构纳入汇金体系中,还取决于国家金融改革的制度安排。”
角色进退
汇金成立之初自称是“没有行政级别的公司”,在连续注资三家互有竞争关系的国有银行后,汇金定位为“不从事商业性业务”的控股公司。
但其使命、职能、作用、目标、行事原则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并未能以法律或条例的形式确定下来。“这等于舞台和演员确定了,却没有编剧,谁都可以在演出中横生枝节,责任却划分不清。”一位金融专家称。
汪建熙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政府制订金融政策后需要进行操作,汇金就是操作的工具,因此业务范围并不局限在银行改革和券商重组上,还会更广一些。”
2004年“券商危机”出现时,决策层决定,由汇金承担对券商等不良金融机构的政策性救助功能。当时面对股市低迷的状况,决策层甚至一度有意让汇金承担“平准基金”的政策性任务。
钟伟认为,汇金公司的角色过于复杂,使得其利益冲突屡屡为人诟病。但谢平认为,汇金公司模式不是中国特有,“有人说它是‘四不像’,其实国外一些控股公司也采取了相同或类似的模式。”
这个“四不像”随着投资范围的不断扩大,定位矛盾日益加剧,2007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称“必须进行改革”。彼时,国家外汇储备一路高扬,作为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产物,2007年9月29日,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大型银行改革与外汇机制改革在从汇金演化到中投时相交汇。如果说汇金是银行改制“下的蛋”,那中投就是双顺差带来的巨额外汇储备“下的蛋”。
据悉,在中投公司组建过程中,作为中国金融业改革引擎的汇金,如何设计其归属一直存在较大争议。经过几年的发展,汇金在事实上已发展成一个“金融控股公司”。
但就汇金控股的金融机构而言,其面临的是一个多部门监管格局:央行行使金融稳定监管职能,银监会行使行政和资本监管职能,财政部行使财务监管职能,而汇金行使股东监管职能。此外,如何处理旗下各商业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之间可能出现的关联交易与利益冲突?
2008年7月18日中央汇金公司董事会宣布完成改组,楼继伟为董事长,李剑阁为副董事长,谢平为执行董事,吴晓灵、金莲淑为独立董事。这意味着汇金自此彻底告别了外汇管理局主持下的多部委协调阶段,从资产划转到人事组织,都融入中投公司的管理体系。
有汇金的董事笑称:“并入中投后,我们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李明旭说,从某种意义上说,除国开行和农行外 ,其他国有银行大都完成了上市和商业化改革,券商经过综合整治之后,质量也明显提高。这应该是汇金使命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的结果。
但这些成功并没有让汇金的定位更加清晰。有中投人士称:“未来中投与汇金的定位各有不同,中投是纯粹商业机构,汇金则是准政府机构。”
但知情人士称,此次中投成立,一是没有解决汇金董事会存在的问题,二是再次复制了汇金模式。
汇金的未来
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指出,“借鉴新加坡淡马锡公司的经验落实出资人责任,把汇金公司办成金融控股公司,对所投资的金融机构行使大股东权利,将是汇金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
而关于汇金自身的治理结构,钟伟表示,类似淡马锡那样不公开财务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汇金在内部治理方面应该比淡马锡走得更远,汇金应有勇气披露其章程、人事构成、资产负债表等关键信息,以获得公众支持。
但是六年过去了,汇金的神秘一点都没有减少。定位仍不够清晰的汇金,增大运作透明度已是当务之急,汇金不仅需要接受社会公众和传媒的监督,也需要获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2009年12月13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聚焦资产泡沫与金融监管”会议上,谢平表示,汇金走的路基本上跟其他所有的大公司是一样的,公司的运作主要是治理结构。
“但是汇金的治理结构、人才选拔、市场操作是否应该更市场化?”汇金派出董事、建设银行董事景学成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而不是在一番惊雷后让世人窃窃私语?未来是否需要成立第二汇金?都是值得探讨的。”
景学成认为,汇金应适时“断奶”。李剑阁日前表示,汇金倾向用市场化的方法解决内地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的问题。景学成认为这是一个进步。
交银国际银行业分析师吕小九直截了当地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汇金帮助银行补充资本金从操作上看很难解决。李剑阁只是在合适的时间澄清一下。从长远来看,政府逐步退出才是长久之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建立有竞争力的银行和金融体系。”
正如巴曙松所说,汇金改别人别忘了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