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中立(社科院金融专家)
近日,建设部部长表示,导致房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有四点:土地供应减少、投机性买房增加、开发商囤积住房和部分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滞后。笔者认为,在以上四点中,只有第一点和第四点是房价上涨的原因,其余两点是房价上涨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假如房价不涨,有人会炒房子吗?同样,如果房价下跌的话,开发商也不会捂盘惜售。
也许是因为建设部的部长不便说出超越自己权力范围之外的话(信贷与货币不属于建设部管),只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找原因与对策。按照笔者的观察,上述有关房价上涨的四点解释顶多触及到了表面现象。导致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是信贷与货币的过度增加,要从根本上解决房价上涨问题,应该收紧货币与信贷。
信贷过度增加从供需影响房价 首先,看信贷过度扩张对房价的影响。信贷过度增加通过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影响房价。
从供给的因素看,宽松的信贷政策助长了开发商捂盘惜售的行为。2008年初之所以出现以
万科为代表的房企大幅度降价促销行为,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存货多、资金周转出现问题。自2008年11月份中央开始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紧张情况很快得到了缓解,使不少大型开发商捂盘惜售。在房地产市场,开发商是主动定价者,买房者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当开发商有了信贷资金的支持,在市场定价过程中更加主动,住房价格必然上升。
土地的供给同样受到信贷政策的影响。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在今年新增加的9万亿贷款中,有5万多亿贷给了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地方政府由于有融资的便利,地方财政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程度降低。于是,我们看到一个反常的现象,在房地产市场火爆的2009年,全国的土地出让面积下降了20%多,有些城市的土地出让面积只完成年初计划的50%左右。由于土地需求增加而供应减少,使土地价格迅速上升,各地都出现了所谓的“地王”现象。而土地价格的上升必然助涨房价的上升。股市推高地价 地价推高房价
从需求的角度看,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了住房的需求,尤其是按揭贷款的优惠利率下调到历史最低水平时,买房者的还款负担大大降低。
随着信贷高速增长,我国今年的货币供应增长非常迅速,广义货币供应已接近30%,即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国货币数量增加了三成。货币供应的增长速度已经大大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使市场上通胀预期明显加强。明显的标志有几个:一是债券市场的收益率快速回升,新发行的公司债券的收益率快速提高,由2008年底的5%左右上升到目前的8%左右;二是狭义货币供应量迅速上升,M1已经从2008年底的10%增长到目前的33%,上升了20多个百分点。存款活期化说明老百姓将资金选择存定期的意愿快速下降。买房成为一种无奈甚至是恐慌性的选择。
同样,2009年快速增长的信贷推高了股市价格,股市上涨在相当程度上刺激了房地产的需求。股市的繁荣对楼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加的市场对楼市的需求,当投资者账面财富迅速增加时,其中的一部分财富会转化为楼市的需求。因此,股市的繁荣会刺激楼市,股市最火爆的时候往往也是楼市最火爆的时候。另外,股市的繁荣为房地产类上市公司融资提供了便利。这些上市公司通过高价发行股票得到巨额的融资,然后再用这些资本买地,因此,股市上涨会推高地价,而地价上涨又推高房价。
货币发行过多 百姓怕贬值 从长一点的时间来看,自2002年以来房价一直在上涨中,房价上涨的深层次原因是货币发行过多,是老百姓开始对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怀疑。
在物价稳定的情况下,社会公众对货币的稳定可能不太关注,但遇到物价上涨或金融危机,社会公众对货币值的关心程度一定会大大增加。目前,房价的迅速上涨反映了中国老百姓开始担忧自己手里的人民币的购买力问题。此问题非同寻常,应该引起决策者高度关注。因为我们的货币发行已经远远超过了GDP的数量,过量的货币一旦被“惊醒”,将直接冲击经济与金融的稳定。
看看数据就知道我国的货币多发行了多少。1979年末的所有银行存款第一次超过1千亿元人民币,到1989年末第一次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1999年第一次超过了10万亿人民币,如今的2009年末将超过60万亿元人民币,即货币数量每十年扩张十倍!当然,货币的增长有合理的成分:一是因为经济总量的增长需要货币的增长;二是这30年我国市场经济从无到有,很多经济领域从实物配给过渡到货币分配,这本身是一个货币化的过程;三是金融深化过程需要增量的货币供给。但无论如何,类似2009年的30%以上的货币增长速度是不正常的。
不控制好货币 泡沫继续变大 从货币过度发行的原因看,1995年之前的货币过度发行主要是由于财政从中央银行透支造成的,而2001年之后的货币过度发行的原因则与外汇储备占款直接相关。2003年以来,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了2万多亿美元,对应的货币投放是18万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在这6年中,我们向市场多投放了18万亿人民币。货币过多投放必然导致物价上涨,但2000年以后的中国经济已经由以前的短缺经济变为供给相对过剩的经济,多余的货币不会冲击一般消费品,物价上涨更多地表现在资产价格领域,股市与楼市成为这些多余的货币的主要发泄场所。
2006至2008年上半年,人民银行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及发行央票的方式将多投放的货币锁定,但无法完全对冲掉,结果是出现了房价连续多年的上涨。政府出台的调控政策效果欠佳,根本原因就在此。
因此,笔者认为,当前我国房价的上涨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控制房价的关键是要控制好货币与信贷的投放。如果不控制好货币,即使房价短期出现调整,但房地产泡沫膨胀的趋势不会改变,直到泡沫彻底破灭,就像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一样。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