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现有110多家村镇银行中,由大中型银行设立的不到20%,而后者掌控着全国近三分之二的金融资源。银监会要求大中型银行探索成立业务部、管理总部等多种方式投资组建村镇银行。
12月22日,银监会网站的消息显示,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力促大中型银行在培育发
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上有所作为。蒋定之是在银监会近日召集5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一次会议上,作出上述表态的。他认为,大中型商业银行在培育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过程中,作用发挥得还不够,要求探索成立业务部、管理总部等多种方式投资组建村镇银行。
此番表态有其特殊的背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就目前情况看,在投资组建村镇银行方面,大中型银行多反应冷淡;城商行虽然非常积极,但在他们借开设村镇银行进行异地扩张的动机之下,经营风险值得关注。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中行和建行都在筹备设立村镇银行部,实行单独的考核和核算。不过,中行新闻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尚不清楚此事,中行正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筹备设立村镇银行。建行对此未予回应。
“城商行系”比重过大
西部某省银监局村镇银行改革办公室主任透露,据监管部门的最新统计,全国目前有140多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110多家,贷款公司8家,资金互助社10家。
这位人士称,110多家村镇银行主要的发起人是城商行,占比80%左右。一家设有村镇银行的城商行管理层人士认为,开设村镇银行是城商行异地扩张的重要途径。城商行通常跨区申请在县域设立村镇银行,然后再申请在大中城市设立分行。
比如,四川银监局就明确提出“先下乡后进城”,外地城商行若在成都开设分行,必须先到四川贫困县或地震灾区至少开设一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包商银行为例,该行先于2008年10月在四川省剑阁县开设了包商贵民村镇银行,一年多后其成都分行才获准开业。
这样的扩张路径蕴藏风险。跨区设立村镇银行,对于母行而言,管理上有“鞭长莫及”之忧,派出的管理层不易控制,一旦用人失当,极易出现问题,前述城商行人士表示。
前述村镇银行办主任坦言,监管层确实想改变城商行系村镇银行占比过大的格局,相比之下,大中型银行的实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更强,监管层希望它们开设更多的村镇银行。
另一个原因在于,仅仅依靠城商行的力量,银监会7月29日发布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工作安排》也将难以完成。规划提出,全国35个省(区、市,西藏除外)、计划单列市共计划设立1294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1027家,贷款公司106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61家。
大行或设专职部门
与城商行的热情相比,大中型银行则对设立村镇银行颇为冷淡。
如,中行、招行、深发展目前都未设立村镇银行。现有110多家村镇银行中,由大中型银行设立的不到20%,而后者掌控着全国近三分之二的金融资源。
究其原因,一家“国有大行系村镇银行”的负责人表示,村镇银行投资回报周期较长且盈利性不高,一般开业两年后才能盈利;相比之下,银行更愿意将有限的人力、物力投入分支行建设。
其次,村镇银行作为独立法人机构,需要建立独立的董事会和管理层,经营管理成本高,一旦管理不善,对发起行的品牌是一个巨大的伤害。
再者,设立村镇银行属于设立子公司,需要董事会表决,协调董事会成员间的意见难度也很大,程序相当繁琐。
“现在大中型银行绝大多数都是上市公司,股东怎么会轻易同意去干盈利性不高的事?”前述村镇银行负责人认为,应从财税政策上对设立村镇银行给予更多激励。
为激发大中型银行的积极性,银监会提出从监管上予以推动:研究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与机构、业务市场准入挂钩的办法。
为了解决设立村镇银行程序繁琐、银行内部特别是董事会成员间协调难度大的问题,银监会还提出“探索成立业务部、管理总部等多种方式投资组建村镇银行”。
前述银监局人士认为,成立专职机构推动设立村镇银行,与银监会要求银行成立小企业专营机构解决小企业贷款难思路一致。一旦设立村镇银行部,实行单独的考核和核算,同时董事会授权该部门使用一定数额的资金,投资设立村镇银行就不需要董事会“一行一表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