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大势前沿

结构调整急若燃眉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胡晓玲
2009年12月27日14:30

  收信人: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

  寄信人:我的钢铁网资讯总监徐向春

  李毅中部长:

  近日工信部连发文件,针对年初制定的钢铁行业振兴发展规划进行补充解释。同时,从您在2009年接受媒体公开采访时的表态来看,国家对钢铁行业的发展侧重于结构调整,特

别是对于钢铁行业长期存在的产业集中度低、高耗能高污染以及产能过剩这三个问题进行了较大幅度的矫正。

  作为钢铁行业研究员,我对近期出台的钢铁行业准入条件非常赞同,这是钢铁行业振兴发展规划的系列政策之一,将对钢铁行业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如何判断产能过剩,目前业界有多种判断标准。其中一种说法是,参照西方,我国的产能利用率连年偏低。2008年全年,我国粗钢产能达到6.6亿吨,粗钢产量5亿吨,实际产能利用率仅77.1%。同时,从2003年开始,我国的钢铁利用率一直在77%~84%之间徘徊,远远低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因此,针对钢铁产能的限产令也在这五年内频繁发布。

  上述观点有个矛盾,就是中国钢铁总产能和总产量已经连续11年占据全球首位。2007年,我国钢铁总产量已经占全球总产量的40%,2009年这一数据将达到50%,继续扩产的空间已经很小,但国内对钢铁的需求却持续上涨。我的测算表明,2009年国内钢铁消费同比将增长15%左右,预计2010年将仍然维持10%以上的增速,以此计算,2010年国内钢铁消费将达到6亿吨左右。即使没有国际市场,国内对钢铁消费需求的增长也足以消化持续增加的产能。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纵钢铁行业自然发展,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为钢铁产能的持续扩张已经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我们的钢铁企业每年从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三大矿商高价进口大量铁矿石,在承担了巨大的环保代价后生产粗钢廉价出口,而国际知名钢铁公司(例如蒂森克虏伯等等)将这些粗钢再深加工成特钢,又反过来高价卖给中国——我们做的是“掐头去尾”的粗活儿,却为之付出了我们自己甚至连我们的后代都无法承受的代价。

  因此,钢铁准入条件发布后,我认为我看到了中国钢铁产业的新希望:准入条件一改以往一刀切的方式,从环保、工艺、设备、产量等方面对钢铁企业提出综合限制,其中最主要的是要求2008年度普钢企业粗钢产量100万吨及以上、特钢企业50万吨及以上,方可生产经营。

  我掌握的资料显示,全国不满足这一条件的钢铁企业有300多家,接近全国钢铁企业总数的2/3。同时,对于不同区域的“淘汰任务”也有分解:任务量列于首位的是河北和江苏,分别要淘汰900万吨炼铁和547万吨炼钢项目。对此,各省政府都纷纷表示响应,下“战书”保证淘汰数量和完成时间。但实际上,地方政府为了保证税收、GDP等硬性指标,淘汰100万吨的小厂,会转而上马一个200万吨的项目。“限”产最后在执行中都变成了“下小上大”的变相增产。

  在8月13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您曾指出,目前还有5800万吨钢铁项目在建,其中2010年投产的超过5000万吨。这意味着,2010年我国钢铁总产能至少将达到7.1亿吨。如果仅仅是新增5000万吨产能,我个人认为对全行业影响不大。因为目前钢铁企业还有很大的盈利空间,大家的日子都好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不存在所谓的过剩。

  真正过剩的是分散在国内各地的小钢厂。这些年产只有几十万吨甚至十几万吨的小钢厂毫无环保可言,产品主要是钢铁产业链的低端线材产品。然而,2009年下半年却出现了低端产品价格高于板材等高端产品价格的怪现象,这些小钢厂在将环保等成本溢出于社会后,利润率反而比宝钢等国内一流钢企要好很多。

  我注意到,2009年政府工作会议最终定调为“稳增长”,略低于“调结构”的预期。我个人认为,钢铁行业调结构迫在眉睫,产能增长已经达到上限,必须更合理生产低耗能、环保、优质、高附加值钢铁。

  以上仅是拙见,盼安!

  我的钢铁网 徐向春

  (本报记者胡晓玲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单秀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