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面对金融危机:中国银行业独树一帜

来源:金融时报
2009年12月30日09:28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银行业的表现可谓独树一帜,令人刮目相看。通过以下几组数据,人们就能对一年来中国银行业的巨大变化有更为清晰和直观的认识。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银行业资本充足率达标资产占比从2003年底的0.6%上升到99.5%;主要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率从2003年底的17.9%下降到1.66%;拨备覆盖率从2003年底的19.7%上升到144.1%;资产回报率和资本回报率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际先进银行水平。目前,无论是资产规模、资产质量,还是盈利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我国银行业的整体实力都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在全球金融业受到重创之时,我国银行业取得这一结果并不是偶然的,它集中体现了在我国政府的领导下,中国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近年来银行业改革发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这一结果也与我国宏观经济持续稳健增长、微观企业和银行内部治理机制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建设与进步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上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到此次波及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银行业在短短的10多年中经历了两次危机的洗礼。亚洲金融危机让我国政府下决心对银行业进行彻底改革,在历经了不良资产剥离、国家注资、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公开上市等过程,我国银行业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伴随银行业的发展,我国银行业的审慎监管能力与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升。监管机构积极采取逆经济周期的监管措施,推进跨业监管和跨境监管,保持了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适当隔离;坚持金融创新与创新监管并行不悖,创造了逐步成熟的良好监管环境。正是得益于此,中国银行业才可以在金融危机中独树一帜,立于不败之地。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银行业是金融业的主体,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该有所作为,也能够有所作为。经过30年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市场磨砺,我国目前已建立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城乡信用社以及外资银行竞争发展、功能互补、层次多样的银行服务体系。在央行、银监会的积极倡导和指导下,银行业在增进金融服务与创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小企业融资服务、促进消费信贷发展等方面做出了诸多新探索,取得了不小成绩。在经济下行周期,国内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增长,同时,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继续实现“双降”。截至今年9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045亿元,比年初减少55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66%,比年初下降0.76个百分点,银行信贷充分发挥了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当然,在为我国银行业在此次危机中的良好表现感到欣慰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去年以来,为支持保增长目标的实现,货币信贷超常增长有力拉动经济回升,但也存在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潜在的风险和隐患不容忽视。特别是目前一些领域重复建设、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现,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信贷风险也会不断放大。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一次强调,要着力优化信贷结构,落实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缓解农业和小企业融资难以及信贷资金向大企业过度集中的问题,继续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要加强风险管理,探索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加强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保障金融体系安全稳健运行。

  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对银行业监管能力和商业银行审慎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防微杜渐,减少银行业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隐患,保障信贷资金流向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与项目中去,针对长期以来商业银行“重贷前、轻贷后”的普遍现象,银行业监管部门改进了目前商业银行信贷流程管理效率,银监会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的信贷管理经验,结合我国银行业管理体制和贷款管理的运行实际制定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个人贷款管理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倡导实贷实付和贷放分控原则,对贷款采取全流程管理,针对不同贷款,实施差别化的风险管理,规范和推动贷款业务发展。

  “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是银行业监管的一场革新和进步,是监管部门为改善银行业信贷管理、加强风险管控、促进银行业稳健运行而采取的重大制度性变革措施,是我国银行业实现从粗放经营转向精细化的必由之路,将有助于提升经济领域的管理水平和银行业风险管理能力。

  目前,尽管人们普遍认为金融危机以来,“最坏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但是随着世界银行调低全球经济增长预期,“金融危机仍未完全结束”成为共识。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银行业要认真练好“内功”,密切跟踪宏观经济走势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科学把握信贷节奏,加强风险管理的制度和机制建设,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在支持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继续保持银行业的稳健运行。
责任编辑:黄珂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