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公司报道 > 要闻快报

麦杰科技创业板首发被否 细节瑕疵折射急功近利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09年12月31日00:04
  12月29日晚间,创业板发审委发布2009年第38次会议审核结果公告称,上海麦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未通过。

  在读罢麦杰科技发布的招股说明书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公司似乎太急于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税务处理、股权变更等细节上的瑕疵 或导致其未能过会。

  但“细节”并非“小节”,该投行人士称,在麦杰科技招股说明书上呈现的这些“细节上的瑕疵”的背后,映射着的是在此次融资潮中,公司和机构急功近利的心态。

  大同证券研究员张宏斌对记者表示,冲击创业板的公司被否情况屡屡出现,其原因多为成长性和股权瑕疵方面,麦杰科技在这方面也存在不足。

  财务“硬伤”

  财务信息是了解公司经营状况的窗口,从麦杰科技的窗口望进去,其所展露出的一些风景似乎难入发审委的“法眼”。

  从公司披露的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看,截至2009年9月30日,麦杰科技经计算的资产负债比例仅为13.07%(母公司口径),而且从2006年至2008年,这一数据一直是呈下降趋势的,依次为:64.04%、28.91%和8.08%。

  既然资产负债率如此之低,公司对财务杠杆的运用有嫌不足,一位曾研读过多家上会公司IPO初审报告的财务人士称,此前曾出现过资产负债比例27%,并因此被视为融资必要性不足的案例,如果麦杰科技的IPO折戟于此,并不令人意外。

  但麦杰科技的问题并不仅仅限于畸低的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过多也是公司的“不能承受之重”。

  截至2009年9月30日,公司应收账款为4640.60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60.54%。尽管在这其中,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占总额的89.33%,但这仍难缓释其对现金流的负面影响:公司报告期内经营活动现金流不稳定,2007、2008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且持续增大。

  2009年1-9月,麦杰科技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仅为138.6万元。上述资深投行人士称,公司现金流和业务的发展严重不匹配,如若维持公司业务顺畅运转,现金流量净额至少要维持在700万-800万的规模。

  张宏斌对记者表示,尽管公司2006和2007年业绩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很明显2008年的增长速度就已经放缓了,到了2010年增长速度可能就只有个位数的水平,它这次过会没有成功的主要原因很可能还是成长性问题。

  税务瑕疵

  此外,麦杰科技披露的招股书也暴露了纳税方面的瑕疵。

  招股书显示,公司2009年补缴2008年增值税309.25万元,根据公司的理解,在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按完工百分比确认销售收入时,如未开具增值税发票并且未按合同的约定收到销售款,则不需申报增值税。由此使公司2008年末存在未缴纳增值税但已按完工百分比确认销售收入1819.10万元,相应增值税为309.25万元。但根据主管税务机关的要求,在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销售收入的同时应申报销项税金和缴纳增值税,公司于2009年5月所得税汇算清缴时主动补充申报并缴纳了增值税。

  公司称,虽然上海市税务部门对公司报告期内增值税缴纳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出具了证明,但公司2009年补缴2008年度增值税的行为仍存在着因对税法的理解不同,而在将来被主管税务部门追加处罚的风险。

  上述资深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公司披露的这一税款问题,显示公司没提供无瑕疵的完税证明。

  税务问题在监管机构那里从来不会是小问题,拟上市企业也应该给予足够高的重视,上述资深投行人士称,在北京,曾有一家IT企业计划赴美上市,但由于中美会计制度的差异,需补缴税款2000万,该公司迟迟不予补缴,作为审计机构的安永最终不给签字,从而导致上市搁浅。

  由于已有前车之鉴,从中介机构的角度看,这些争议事项都应该在提交招股说明书之前解决掉,以确保过会成功,该投行人士表示。

  股东悬疑

  同样,在股权结构方面,麦杰科技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除了股权比较集中、对员工几无股权激励这些发审委在审核中会关注到的问题之外,其引入的创投机构北京中通和达的诸多作为有着颇多令人不解之处。

  招股说明书显示,北京中通和达于2008年2月3日成立,主要业务为股权投资,注册资本1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万绍英。其股东有两位:自然人万绍英和汪琼各出资500万元,占股50%。

  在这家公司刚刚成立一个月后,北京中通和达就开始了对麦杰科技的参股:2008年3月17日,麦杰有限股东会审议通过:卢学东、詹翔、杨永军、郭若愚分别将其持有的麦杰有限3.69%、2.77%、2.77%、2.44%的股权,共计11.67%的股权以49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北京中通和达。

  更为让人不解的是,招股书披露的持有发行人5%以上股份的主要股东的基本情况中,北京中通和达注册资本1000万元,而实收资本仅为600万元。难道在公司成立即将两年之际,中通和达股东的资金还未完全到账?

  如果一家拟上市公司的发起人股东连自己的注册资本都不能保证完全到账,假定这家公司最终过会,又将发生什么呢?
责任编辑:李瑞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