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到哥本哈根转了一圈推销绿色建筑概念,但口说无凭,他用自己的公司总部做起了实验。
文|CBN记者 郭颖哲 实习记者 张欣培
2009年的最后一个月,从布鲁塞尔到哥本哈根,乘坐着气候专列,王石一路兜售绿色建筑的概念。
“明年我们的楼盘将是100%的精
装修房。”这句话几乎可以翻译成:“得了,你自己装修还产生建筑垃圾,为什么不让万科直接‘给’你呢?”他的确是迫切地希望引领这个房地产业的新潮流,但如果只是把毛坯房全部换成精装修房,这似乎算不上什么独树一帜的高见。绿色先锋难道不需要一些先锋之举?王石证明自己的办法是,用自己公司的总部先做个样子。
2005年初,新万科中心在全球范围内前后共筛选了近30家知名设计单位。一年半以后,经过三轮的方案竞赛,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最佳建筑师的Steven Holl以“漂浮的地平线,躺着的摩天楼”为理念的设计方案一举夺魁。
这个方案当中,整个建筑主体呈漂浮的水平杆状空间,使万科总部、公寓和酒店自然地联结在一个建筑物体内部。而由于主楼漂浮,地面空出的空间又可以让人们自由穿梭。同时,这种水平的悬浮式结构也只能存在于南方的海滨:可以使海风轻松吹过,又可以带来大片的阴影遮挡烈日。
但是,该设想的背后是一道又一道难关。第一个难题便是如何让大楼浮起来。经过研究,他们发现要想让底层全部悬空,可以依靠给整座大楼装上若干巨型筒体及实腹后墙、落地柱来实现,但这就意味着在施工过程当中,需要不断保持建筑结构的均衡受力。
“为了保证平衡,我们在二层右侧施工时,会在同一层的左侧筑水池进行蓄水堆载,这样可以保障左右平衡,”全程参与了新万科中心设计和建造的万创设计管理中心总建筑师朱建平告诉《第一财经周刊》,“等到右侧的结构建造完成之后,再一层一层排掉左侧的蓄水,完成整体建造。”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核心筒体、片墙两侧的均衡施工—一切都必须是对称的,否则一点点误差都可能导致整幢大楼的坍塌。
“浮起来”的同时,他们还得让这座摩天楼躺下来,而这样一个杆状结构的主体,最大跨度达50米。“最常规的做法是通过钢柱将大楼的几个功能区连成一体。但是那样不仅缺乏创意,更会耗费高昂的成本。”朱建平回忆道。从开始建造起,万科中心的预算投入就一直在增加,原本七八个亿的预算,转眼直逼十亿大关。
此时,一种建造方式与楼宇十分迥异的建筑给设计师与万科团队带来了启发—桥梁。他们决定试一试这件从未有人做过的事情,彻底放弃空间上的分割,在整座楼的内部拉起像杨浦大桥那样的吊桥索,然后再在“斜拉桥上盖房子”,把这座“桥”包裹在巨大的空间里面。
然而,真正的大麻烦却是,没有人知道这个疯狂的想法到底能不能行得通。朱建平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关于拉索结构在室内的运用在稳定系数,没有哪一个国家给出过确切的标准,而桥梁的标准也许不能直接套用到室内空间的建筑上,毕竟“房子里每一层要承载的东西远比桥梁复杂,因为人们是长时间的在这里逗留的,它的舒适度要求无疑要高出桥梁许多”。
万科不得不请来各路房屋结构专家、建筑师、工程师对这一方案从一切能想到角度进行反复的论证,甚至在钢索如何张拉之外还考虑了安装、运输等问题。根据论证的结果,他们采用了高强钢丝斜拉索,通过集中受力来实现大跨度结构跨越和悬臂。结构与索的连接处采用铸钢节点—由于它对节点安装精度要求高,每天都要进行现场多次复核、校准。同时,改善上部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受力变形状态,减轻整体压力。
最终,这一“惊人之举”不仅解决了难题,还为万科省了近7000万元的成本。
“漂浮的地平线,躺着的摩天楼”终于诞生了。它的底层的全部架空,使万科中心大楼两侧的风景与人的视线不会相互阻隔。而漂浮的大楼地面与支撑体系大楼从底部向外看又可以形成一个个框景,它们成了万科大把摄影爱好者员工们炫技的基地。
万科的野心并不止于美学。他们还寄望于它能获得美国绿色建筑协会LEED白金大奖,为此,这座大楼必须尽可能环保。
在木制结构的材料选择上,LEED规定白金级别的建筑必须使用方圆800公里内能取得的材料建造。万科中心选择了中国最普遍的一种速生植物—竹子。一般木材要成为建材至少需要10年,竹子则只需要4年。为了加工这种质地偏软的建材,甚至用上了转基因技术
“我们的办工桌、地板和隔板全都用的是竹子。万科中心没有一片木材。”王石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在节能的设计上,大面积玻璃保证充足的日照,入夜灯光随着光线的减弱自动增强。说起节省了30%以上的用电量的“冰蓄冷”系统,原理是晚上利用市镇供电的低谷期制冰,将电能储存成冷能,白天再把冷气输送到整座大厦。大楼里所有空调的送风口藏在地板里,风从天花板送出至少要覆盖到2.5米的高度,而从地板送出却只需要覆盖1.8米左右人就会觉得凉爽。
大楼里的水也是一个循环系统。它全面实现了雨水回收,将屋面和露天雨水收集处理,并蓄积在水池内,回收用于绿化和补充景观水池的损失。
为了避免大玻璃窗的运用产生过多热量以及冬季里的眩光现象,万科中心配了自动调节外遮阳系统。这个叫做“给阳光一把梳子”的灵感来自施工之前Holl对万科中心的一次勘察。
他看到夏日阳光穿过随着风翻转的棕榈叶洒下来,人在树下感到光线充足而阴凉。由此他设计了大楼外墙上的竹质“叶片”,上面开了一道道细细的口子,光线透进来,大部分的紫外线则被挡在外面,就像被“梳理”过一样。
从2006年开始,一边建造新总部,万科一边也把新大楼的部分环保措施用在了万科城四期、上海朗园等项目上。根据他们自己的测算,这些项目的可再生材料应用率是23%,同时可以比原来节水50%,而光伏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总体能耗比原来降低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