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整合上海“扮演”火车头
下一步重点是服务业
未来两年上海国资整合呈加速趋势和规模化趋势,给资本市场带来四大机会
□ 本报记者 刘丽靓
在政策和市场的多重因素推动下,近年来,国资重组已步入快车道。而上海板块的重组却犹如列车头,一直奔
跑在最前列。近期,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实际进展层面,上海国资整合正如火如荼。业内人士指出,未来两年上海国资整合呈加速趋势和规模化趋势,而现代服务业将是下一步整合的重点。从政策导向上来看,2006年上海市出台的“十一五”国有资产调整和发展专项规划中就曾提到,到2010年50%左右的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在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30%的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到上市公司中。2009年4月召开的上海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提出,资产证券化的比例从现有的18%提高到40%左右,要形成3-5家全球布局,跨国运营的国资集团公司,形成5-8家全国布局、产业领先的公司,形成20-30家有主业竞争力的蓝筹上市公司。近日,上海市国资委主任杨国雄再次强调,约346亿元人民币经营性资产将在未来2至4年中完成证券化。
从市场上来看,今年以来上海国有资产的整合明显升温,大力度的资产重组方案陆续出台。据统计,去年72家公司中超过1/4公司实现了各类重组。包括广电信息和广电电子的重组、ST东航和*ST上航的换股重组,上汽集团68亿汽车零配件资产成功上市,上海建工通过定向增发收购集团资产,百联集团华联超市4.92亿元国资注入联华超市,老凤祥向黄浦区国资委定向增发,以及上药、上实集团的大整合等。数据显示,2009年1-11月,上海市约有185.8亿元国资实现证券化,资本证券化率提高到25.4%。
“未来两年上海市国有资产整合呈加速趋势和规模化趋势,由于基本纲领性文件先行铺路已经基本完成,上海市国企整合将步入规模操作期。”国海证券栾雪飞认为,上海已基本完成汽车、电气、食品等制造业的整合,下一步整合重点转向现代服务业。在“两个中心”建设的长期大背景和上海市产业政策的布局之下,金融、地产、商业、物流、传媒、医药这六大产业是“十一五”期间上海市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国有资产布局最集中,但是资源配置却相对不够集中,因此相关集团将得到更多的政策资源倾斜。
兴业证券研究员同时认为,上海国企改革给资本市场带来的机会,一是企业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过程,以及优势资源向主业资产集中带来的资产注入机会;二是上市公司主业不在所属企业集团主业范围的情况下,或者上市公司经营不佳或所处行业不符合上海产业规划,上市公司资产被置换或被其余企业集团整合的机会;三是国有资产借壳上市的机会,由于国有股按IPO10%的比例换转社保基金持有的规定,地方国企通过IPO 上市的意愿可能减弱,壳资源的价值也大为增加;四是区县国资委的整合,由于很多区县国资委旗下资产较多但上市公司很少或没有,这些上市公司很可能成为区县国资委的资产整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