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王砚丹
经过三年多的漫长期待,融资融券终于在上周末获得国务院批复。至此,A股市场将告别只能做多、不能做空的时代。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在融资融券推出后,无论是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的行为,还是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目前证券公司做了
哪些准备工作?昨日(1月1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人士。
备战资金面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自从三年前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内控指引》)后,无论是可能成为第一批融资融券试点的券商,还是规模较小的二三线券商,都已经对融资融券在技术方面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如今各家券商的准备已经升级到资金层面,因为融资融券属于资金密集型业务,简单地说,哪家券商钱最多,就最有望在业务推出前期最早、最大限度地受益。
这位券商人士解释道,2006年以来管理层和券商对于融资融券的准备工作可以具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006年1月1日新《证券法》颁布到2008年4月25日《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出台,证监会更多的工作是在政策法规方面为融资融券的出台进行铺垫;第二个阶段是从2008年4月25日到2009年2月5日,各家券商对于融资融券业务已经进入实质性准备阶段,证监会也组织了多次全网测试,工作的重点已经落实到具体的网络系统、申报条件等方面,“融资融券”的推出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但最终还是被搁置;第三个阶段是从2009年2月5日到现在,各家券商的准备已经升级到对资本金的扩容方面,为获取试点资格后的业务开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毫不夸张地说,未来证券公司资本金的高低,不仅仅涉及到公司经营成绩好坏,甚至有可能决定公司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能否生存下去。”这位券商人士表示。
增资总动员
事实上,自从去年
光大证券(601788,收盘价28.55元)IPO以来,整个证券行业都在为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创新业务大肆融资,补充资本金。去年11月,
招商证券(600999,收盘价31.21元)通过IPO方式登陆A股市场,募集资金净额接近109亿元;
国元证券(000728,收盘价21.91元)、
长江证券(000783,收盘价20.50元)也先后完成了融资工作;而华泰证券、国信证券也在积极筹备IPO,而且华泰证券IPO在去年年底时已经获得了证监会发审委批准。
虽然业内人士大多认为,首批参加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的券商将在曾经参与联网测试的11家券商——
中信证券(600030,收盘价33.42元)、银河证券、国泰君安、申银万国、
海通证券(600837,收盘价19.13元)、光大证券、东方证券、招商证券、华泰证券、国信证券和广发证券之中产生,但是一些二三线券商也在积极地做着准备。记者在中国货币网上看到,去年多家原本规模不大的券商也加入到行业增资扩股的大潮之中。
如2009年12月31日,广州证券公告称,公司变更注册资本的验资和工商变更登记工作,注册资本由8.17亿元增加至14.34亿元。而前一天,平安证券刚刚公告了2009年度增资情况。在2009年6月17日和9月27日,平安证券两次通过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形式,将其注册资本由18亿元增加至30亿元。金元证券的注册资本则由8亿元增加至9亿元。
此外,上述券商人士还对记者表示,由于券商必须以自营股票进行融券,因此风险肯定比融资更大一些。因为投资者一定是看空才会融券来卖,对于券商来说,这就有可能承受自营股票股价下跌损失的风险。而在融资方面,券商可以通过对客户资产进行监控,强行止损平仓来控制风险。因此理论上来讲,券商融资业务规模应该比融券规模要大。
根据目前证监会的有关规定,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和融券卖出证券时,保证金比例不得低于50%;而投资者信用账户维持担保比例
(客户担保物价值与其融资融券债务之间的比例)不得低于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