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赶超”走到十字路口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01月19日09:29
  历史与现实总是既相似又有差异。

  武广高速铁路年前在一片争议声中通车,据说它350公里的时速是目前全世界最快的。1964年,在著名的东京奥运会举办之年,日本开通了著名的新干线。4年后,日本经济规模超过了当时的西德。自那以后,这个“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宝座, 日本保持了整整40年。但就在中国开通武广高铁的2009年,它变得岌岌可危。

  兴建高速铁路网是中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而采取的经济刺激政策中的重要举措之一,年终结帐,我们会发现,这一年的艰苦努力显然没有白费。得益于金融危机以及对它的积极应对,中国在过去一年里又实现了耀眼的赶超,我们将很可能带着更加显赫的全球身份跨入21世纪的10年代。

  在2009年最后一个星期里,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修正后的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幅,将原来的的9%调高至9.6%。这使得当年的GDP总额从原来的300670亿元提高到314045亿元(约合4.6万亿美元),增加13375亿元。而在另一方面,2009年中国预计将实现8.3%-8.4%的经济增幅,这一数字高于之前估算的8%。而与此同时,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我们的东邻日本的GDP在2009年预计将下降6.8%,它2008年的GDP约合4.9万亿美元。就此单一变量来看,2009年中国将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目前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汇率因素,去年日元持续升值而人民币基本与美国保持同步疲软,有可能使日本十分勉强地保住2009年全球经济的第二把交椅。

  但即便如此,在“10年代”的第一年,这个位置拱手让给中国,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事实上,正是由于本次金融危机,中国还极有可能将赶超美国,跃居全球第一经济大国的时间提早至少10年。根据一些国际知名的投行及研究机构的最新预测,这一激动人心的伟大时刻将在2025年至2027年间来到,而不是此前一般预测的2040年左右。

  同样得益于金融危机,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去年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这不是因为增长得更快,而是由于下降得更慢。数据显示,在2009年前10个月当中,中国出口收缩了20.4%,而德国和日本则分别下降了27.4%和31.1%。

  去年中国首次夺得的“世界第一”还有不少,例如,汽车的产销量全面超越号称“轮胎上的民族”的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大国。再如,温室气体排放量也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假如加上早些年已经收入囊中的其他一些“第一”——像外汇储备、钢产量等……,再考虑到人口、国土规模及军事实力等,至少从整体上看,将中国形容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强国,大概是十分贴切的。顺便提及一下,在金融行业素来柔弱不堪的中国,2009年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交易成交额预计将超出东京和伦敦的证交所,从去年的全球第7跃升至第3,排在美国纳斯达克和纽约证交所之后。

  但历史的不同之处在于,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在国家骤然变成“老二”以后,表现出的不是欣喜和自豪,而是更深的忧虑与更尖锐的批评,就像世界最快的武广高铁开通后更多招徕的不是赞誉而是争论一样。

  近年来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舆论导向:只要媒体报出一个类似的“第一”、“第二”,评论者总是会一边倒地指出:这丝毫不值得称道,原因在于“我们的人均还很低”、“我们的发展极为不平衡”、“这些光鲜的数字掩盖不了我们日益突出的国内社会矛盾”……云云。从一定程度上说,这种质疑甚至已成为一种新的陈词滥调,尽管陈词滥调并不意味着没有价值。这是民众权利意识高涨的体现,相比以往那种“勒紧裤腰带支持国家建设”的号召(搞不清楚为什么国家建设的结果反而是人民勒紧裤腰带?),这无疑是以人为本的重大进步。不过,我在本文中想要指出的是:国家整体层面的数字绝不是无关紧要的。不沾沾自喜是一回事,因为不沾沾自喜就刻意忽视和无视中国国际地位的巨大改变,则是非常不明智的。

  如果我们置身于一个有200个人参加的重要聚会,当会议要做出什么重要决定时,比如共同出钱建一条路,或者约法三章共同反对某一种行为,我们一定会首先把目光投向会场上那几个块头最大、钱包最鼓……的家伙。我们一般不太会设身处地地考虑:其实那个大个子是虚胖,未必有我们想象的大力气;又或者那个首富有个大家庭,摊到每人头上甚至比我们自己反而穷……

  这就是中国当下身处的国际环境。在目前的全球治理体系内,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世界性问题时,人们所看到的、能够倚重的单元似乎只有国家。世界人民——包括我们认为友好的第三世界人民——中几乎不会有几个人会认为,因为中国国内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还有很多事情没有解决好、老百姓满腹怨气,联合国就应当少收中国一点会费、允许中国继续多排放点温室气体……相反,他们中几乎没有几个人不会认为,既然中国已经超越了德国、日本,那么就应该比它们做得更多。在我看来,“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的地位将使中国今后不可避免地面对越来越多的贸易争端,而且这种争端将越来越多地来自发展中国家。

  直到目前为止,中国一直都在竭力回避关于本国的世界领袖角色的各种言论,这秉承了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确立的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思维。然而,形势是在不断变化中的,以今天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在所有问题上一味韬光养晦,一方面肯定不符合我们自身的利益;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我们越来越难以做到这一点:中国自身也许永远都不会接受“新世界领袖”的地位,但你自己不接受并不意味着别人也就不会把你当作“世界领袖”来看待、对待和期待,更不意味着你的对手就会不把你当作最大的威胁来防备和对抗。因为它们想要据此为未来做好准备。事实上,从这次哥本哈根会议的情况来看,它们已经这么做了。这就是国际上最近几年里流行起来的所谓“中国责任论”的内在逻辑。

  但对当下的中国来说,这是一个异常困难的任务。问题的核心仍然在于中国的变化实在太快了,而且在高速发展过程中自身内部又积累了太多严峻的现实问题,而这些国内矛盾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中国在国际上的行为。

  长久以来,中国人强烈渴望赶超。但成功实现了赶超的我们,却发现自己已经走到了战略上的又一个十字路口。

  (文章首发成都商报)
责任编辑:刘玉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