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用工荒”:被动应付还是主动出击?

来源:南方日报
2010年01月21日17:13

  “用工荒”:被动应付还是主动出击?

  对话嘉宾

  外来工政协委员龚玉文

  市政协委员曾鑫国

  市政协委员汤瑞刚

  智通人才市场品牌关系部经理蔡小梅

  □话题背景

  新世纪以来,“用工荒”已成困扰“东莞制造”多年的顽疾。

  2009年,金融风

暴云谲波诡。年初,企业主为订单四处奔走;年中,纷纷陷入“来了订单,没了工人”的悲喜交加之中;年末,随着外来工大举返乡,市场的隐忧和悲观情调愈发浓重。

  迟到了4个多月,“用工荒”再次冲击东莞制造,而这次持续了大半年。来自劳动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自5月恢复到1后持续高企,最高峰时达1.61。突如其来又来势汹汹,企业叫苦声弥涨。不少企业主坦言,少了订单靠库存还能扛一阵,没了人就实在撑不下去了。

  “用工荒”已触动东莞各界神经。去年下半年,企业主动招工动作频频,政府出面带队外出招工,市场多方联动跨地引才。不过,从短期实效看,并没有真正缓解招工难题。今年的“用工荒”,需要东莞继续思考。

  事实上,有些声音值得聆听。譬如,有人说,人往高处走,越没吸引力的产业和企业就越难招人,现如今的“用工荒”是落后产能退出东莞前的集体呻吟,破解“用工荒”,仍须坚持推进产业调整与升级;也有人说,“用工荒”的背后,是东莞企业和城市的比较优势在消逝,破解“用工荒”,东莞先要正视自己;还有人说,“用工荒”不是今天才有,明天还会继续……

  显然,新形势下面对“用工荒”,东莞需要更主动积极的对策,也需要更持续长效的对策。

  □对话

  记者:现在都说,企业招不到工是因为工资太低,提高工资能改善用工现状吗?如何平衡提薪与为企业减负的关系?

  曾鑫国:提薪只是优化外来工综合待遇的一个方面。改善劳动环境,增进员工福利是企业吸引工人的根本之道。当然,在外部环境欠佳时,提薪确实会加重企业负担,这时就需要政府通过税费让利、政策优惠等方式予以平衡。从长远来说,企业应把这方面的成本预算放到员工成本核算之中,以强化投入的必要性。

  龚玉文:最低工资只是一个标尺,其浮动空间很大,这个杠杆其实操纵在企业手中。从单个企业来说,自我调整薪酬待遇对于其短期内缓解招工难问题应该是有效的。而对整个东莞来说,做好用工稳定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确实有必要。

  蔡小梅:这个问题应该分开看,用工群体中普工对薪酬待遇是很看重的,提薪对他们会有很高吸引力。而对中高级技工人才来说,入户、教育等配套服务更显重要。东莞目前普工需求基数高,所以提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用工难问题。

  记者:提到“用工荒”,最着急的是企业,除涨工资调待遇,企业应对之策总体上略显单一。对此,有何建议?

  曾鑫国:从我观察到的情况看,目前在应对招工问题上,企业不仅手段单一,还因信息不对称产生恶性竞争。要打破这种局面,我建议成立一个类似于人力资源协会的第三方单位,其主要职责就是整合企业用工信息和资源,促进企业在劳动力方面的交流与协作。同时,这个组织还可以协助政府和市场做好全市用工信息发布和与外地用工的交流合作。

  汤瑞刚:遭遇“用工荒”最应该思考的是政府,企业的对策往往都是被动的。如果说改进,就是转向主动,除做好企业内部用工条件改善外,通过政府引导推进企业转型,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

  蔡小梅:我觉得,这跟东莞大多数企业缺乏用工规划有关。东莞的很多企业还没有设置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缺乏一个系统的长、中、短期用工规划,缺工了就到市场上找,缺单了就盲目裁减工人。所以,要改变被动应对“用工荒”的局面就必须做好用工规划。

  记者:去年,为化解招工难市镇两级政府多次带企业赴外招工,不过效果并不佳,如何看待政府在化解“用工难”上的作用?

  曾鑫国:招工难并不只是企业的问题,政府确实应该有所担当。事实上我们发现,发展比较好的企业在劳资关系改善上投入了不小的财力和精力,却反而成了他们的负担和压力,这就跟外部大环境没有提升有关。因此,政府对外要继续做好外部环境的改善,同时对内强化用工法规化管理。

  在环境营造上,我谈一个具体的做法。现在来东莞务工的人,其实是很缺乏政府公共就业服务引导的,没有获取信息的便捷渠道,往往一下车就被骗。其实,如果在一些公共交通场所,设置一些招工接待站,为他们提供信息引导,就能极大地改善外来务工者对东莞就业环境的印象。其实,这方面的人力投入是不够的,可以借助各镇街的志愿者力量。

  汤瑞刚:我倒觉得,政府在用工问题上不应介入太多,当好市场的维护者和秩序的监督者,而不是参与者和主导者。招工问题本质上还是一个市场行为,市场的事情就应该交给市场来办。

  具体来说,要做好企业用工状况调查,并适时统一发布信息。信息公开很重要,现在一些企业缺工,但有些地方和企业却是劳动力冗余,信息公开有利于市场自我调节。当然,让市场来化解用工荒,其前提必须是政府做好用工的法规化管理。

  蔡小梅:去年,我们市场跟政府有过合作,政府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毕竟,依靠单个企业和市场的力量去招工,信息上、力量上都有些单薄。不过,政府直接带队招工的方式,又存在专业程度低、成本高等问题。所以,如果政府通过经费补贴企业的方式,委托一些专业市场机构来运作就能兼顾两方面的好处。

  记者:有一种观点认为,随着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未来招工问题将呈现全局性特点,您如何看待?东莞又该怎样应对?

  曾鑫国: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来说,现在家门口就业越来越成为现实。因此,现在不只是东莞、珠三角在叫“招工难”,长三角、环渤海也一样。应该明确的是,招工难以后将是企业发展的一支“主题曲”。所以从东莞实际来看,除了从教育、入户等方面出台可以留人的政策,营造一个能融人的社会环境外,就是继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龚玉文:是的,用工荒正成为一个全社会的问题。我们发现,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中,,东莞工厂的用工压力反而是最小的。一方面,是因为东莞本身是一个传统的劳动力聚集区;另一方面,跟企业在本地发展的情况也有关。所以,未来东莞能否继续吸引外来工,还是要在打造自身的吸引力上下功夫。因为,劳动力的市场竞争和流动会越来越频繁。

  汤瑞刚:劳动力总量在减少,企业最终还是要顺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推进技术升级。

  蔡小梅:区域优势均等化了,到哪里就业都一样。对东莞企业来说,转型升级不得不做,尽管过程比较长。同时,本土劳动力还有一定的挖掘空间,这一块可以弥补部分用工缺口。对这些人,可以着力培养成中高层技术人才,以适应东莞产业转型的未来需求。

责任编辑:董丽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