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电企抱团“要钱”发改委另辟蹊径加大进口煤
尽管国家发改委为电力企业2010年的生计问题殚精竭虑,但拯救电企的大致思路正逐渐明了。1月22日,记者从电力系统获悉,国家能源局试图将进口煤作为国内煤炭紧缺时期的重要替代。
与此同时,五大电力企业则一直联
合国内电力公司向国家发改委申请实施煤电联动、上调电价,以缓解2010年因煤价大幅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电价上涨仍待时机
自从电力企业因煤荒和电荒匆忙接受了2010年的电煤涨价合同后,电力企业就一直在为煤电联动、上调电价一事奔走。
目前,包括电煤在内的国内煤炭市场总体仍供不应求。从去年11月份开始,煤价已连续上调了8次,但电价因控制在政府手中,至今仍未有动作。
“一直在和政府申请启动煤电联动、上调电价,不然火电企业在2010年将因亏损导致无法生存。”电力系统一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还有一种希望是政府像前两年补贴石油公司一样,对因电煤价格上涨而电价不动导致的电企政策性亏损,进行财政补贴。
业内传闻,五大电力集团将联合召开股东大会,表决目前煤炭价格上涨导致亏损运转,是否该继续开机或停机的方案。但五大电力企业一位高管告诉记者,五大电企作为肩负国内主要发电任务的大型国企,即使因煤价过高亏损,也不会贸然大面积停机。“政府也不会任由电力企业亏损倒闭。”上述高管认为,政府有望择机启动煤电联动,上调电价,但财政补贴较难操作,因为电力企业众多,不像石油企业主要是中石油和中石化(600028)。
但长城证券分析师认为,受季节性因素影响,短期内市场煤价仍将维持高位,尽管季节性因素消退后,市场煤价有望冲高回落,但是对股价刺激作用有限。2010年合同煤价于近期签订,煤价上涨30-50元/吨,涨幅已经触及煤电联动条件,电价面临调整压力,但2010年上半年调整的可能性不大,维持电力行业“中性”评级。
发改委拟用进口煤做替身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也试图通过别的渠道来解决电企亏损问题。
近日,国家能源局高管召集了以五大电力企业为首的主要电力公司和相关电力协会,听取关于加大进口煤的意见和办法,试图将进口煤作为国内煤炭紧缺时期的重要替代。
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国家发改委试图通过加大进口海外煤,来缓解国内煤炭紧张的形势。
事实上,由于国内煤炭紧缺,煤价居高不下,目前沿海电厂早已经将海外进口煤作为重要替代。
据宁波港统计,今年1月1日至1月15日,宁波港到港外贸进口煤炭将达75万吨,相当于2009年全年宁波港进口煤炭220万吨的34%。
宁波一家电企负责人称,进口煤要比国内电煤每吨便宜20元左右。为此,企业购买的进口量比平时增加了50%。
而进口煤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沿海电厂的用煤紧张。据华南最大电煤运输中转港之一——广州新沙港相关人士透露,因为广东的进口电煤占将近70%,剩下的煤则来自中国北方,目前广州还没有出现电煤缺口。现在码头上的煤还有100多万吨,和去年同期持平。
电价市场化呼声再起
除了国家发改委,相互纠结多年的煤电企业自身也在各寻出路。
目前,煤电企业出资合营是煤电企业最为广泛尝试的方式,但不管是煤炭企业去做大发电业务,还是发电企业去做大煤炭业务,都存在一些障碍。
“煤电企业联营相互开发对方业务,有悖于专业化经营的理念,而联营双方多数还是各自为战,很难实现相互渗透。”一电企负责人告诉记者。
东北证券(000686)金融与产业研究所吴江涛则认为,电价完全市场化太难,但电价“准市场化”的操作性很强,即确定市场定价机制,电价伴随煤价上下波动存在向上、向下的走势,电价调整的幅度要让市场供需决定,实行调整时间周期差异化,相比工业用电,商业及居民用电的调整周期可以长一些。
吴江涛认为,在煤电的利益博弈中,主体不单是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背后深层次还有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成本传导机制理顺,必然导致煤价上涨带动销售电价上涨,继而造成用电终端企业的成本上升,盈利空间被压缩,从时间窗口来看,迟早会对区域GDP、税收产生影响。因此,电力体制改革很可能要在更长的产业链上解决,不排除从税收等经济手段上采取对地方政府的适度补贴,减少变革阻力。
实际上,政府一直在尝试电价改革,目前的主要表现是在继续强化、落实煤电联动政策之余,不断铺开直购电试点并小范围展开输配电价制定及竞价上网试点工作。
“2010年的煤炭紧张,显然会对政策层产生逼宫之势,而且目前国内各种资源类价格改革都已经有所推进,预计电价改革在今年内也会有实质性进展。”煤炭专家李朝林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