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出其不意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后,相关部门开始紧锣密鼓调控货币政策。骤然间,中国的货币政策走到了十字路口。
未来加息在何时?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今年中国经济还将面临什么挑战?带着这些问题,证券时报记者日前采访了苏格兰皇家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贝哲民(BenSimpfendorfer)。
证券时报记者:您认为中国政府将在何时收紧货币政策,理由是什么?
贝哲民:全球经济复苏仍存在不稳定性因素,然而,受信贷强劲增长、房价大幅上扬、通胀预期加剧等因素影响,我预测中国人民银行会在2季度提高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27个基点。事实上,随着食品、水和租金价格的上涨,通胀预期已经加剧。我预测中国的CPI会在3月份达到4%,这就意味着解决通胀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证券时报记者:您觉得在全球经济未完全走出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应如何温和地解决通胀问题?
贝哲民:中国经济复苏虽然强劲,但同样不平衡,过度依赖于公共投资和住宅投资。这种不平衡性导致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目前而言,降缓这种投资的节奏很重要,同时,还要加强企业投资和私人消费。
然而,如果全球经济开始更强劲复苏,随着商品价格飞速上涨,从紧的货币政策变得有必要。虽然从紧的货币政策会降慢GDP增长,但为经济增长降温或许是对抗高通胀的一种更好的选择。
证券时报记者:最近,人民币升值预期逐渐走强,我们开始担忧这会对中国经济恢复不利。您认为应如何解除这种担忧?
贝哲民:汇率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人民币一次性升值将损害出口业,而升值步伐缓慢或许还将吸引外部资金大幅流入。我更倾向于人民币缓慢升值和逐步的资本账户自由化。我相信,循序渐进的资本账户自由化,对于抑制流动性过度扩张有帮助。同样,人民币缓慢的升值可以让出口业将其资产与美元进行对冲,因为这些部门和企业可以预测人民币在未来3、6、12月中的价值,进而调整其以美元计价的产品销售价格。
证券时报记者:在今年,您认为中国政府还需要警惕哪些经济问题?
贝哲民:流动性过剩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忧虑,是导致资产价格泡沫的罪魁祸首。然而,充裕的流动性对于支持中国的小型和中型企业的发展仍然很重要,因为中小型企业是一股重要的增长动力,但实际上,他们中很多企业还正在生死线上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