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公司报道 > 要闻快报

中信证券再出发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0年01月26日07:36
  CBN记者 蒋飞

  当新业务曙光已现的时候,当昔日差点被自己收购的广发证券也即将跨入上市券商行列的时候,中信证券(600030.SH)却在2010年年初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合规性危机。

  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中信证券方面将中信建投问题迟迟未能达标的原因归结 于理解的偏差:作为其控股60%的子公司,中信建投同时涉及与中信证券的同业竞争,以及中信证券超越“一参一控”红线两项监管问题;证监会对这两个问题要求的达标时间分别是2009年年底和2010年底,而中信证券方面却“自动”将后者即2010年底作为达标的最后截止日期。

  显然,在同业竞争问题上,中信证券的拖延已经超越了监管层的底线,落入了被动的境地。据本报了解,中信证券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已经就解决中信建投的问题酝酿了多套方案,包括将其转让给母公司中信集团。这或许对于中信来说,于感情上尚可接受,但实际上亦是障碍重重。

  回过头来看,在更早的时候就启动两公司的整合才是治本之策。这实际上是华泰证券的模式:这家江苏国资控股的券商在收购联合证券全部股权之后,最终完成了与后者的合并,诞生了新的华泰联合证券。

  2004年原华夏证券风雨飘摇,彼时北京市政府试图挽救,但因华夏证券本身的问题和证券行业前景的不明朗,一时没有找到买家。次年11月,中信证券和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建银投资”)共同接盘,成立中信建投接管了华夏证券的证券类资产,两家分别持股60%和40%。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本报,中信证券当时接下中信建投承担了不可预计的风险。他表示,这笔股权当时很多人不要,而事实上在合并入中信证券财务报表后,中信建投还一度带来负面影响。

  不过中信建投带来的110多家营业部迅速扩大了母公司中信证券的经纪业务版图,随着市场的好转,中信建投贡献了可观的利润。就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信建投为中信证券合并报表贡献的利润是15.6亿元,占后者净利润的17.4%。

  对于一次同业之间“不对称”的并购而言,整合的阵痛是必然的。有券商人士曾告诉本报记者,该公司几年前在整合风险券商营业部时,花了相当长时间和精力做说服和磨合工作。中信建投的员工数量是当时中信证券的3倍,营业部数量占中信证券合并报表范围的半壁,资产规模也相当庞大,整合难度可想而知。此外,整合中信建投还涉及人事安排、建银投资及其中央汇金公司的态度、北京市对于重新拥有一家全国性证券公司的渴望等等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因素。

  尽管有着重重困难,但是彼时的知难而退,其结果只是搁置问题,直至它演变成一场危机。

  中信建投60%股权,以及与随之而来的华夏基金100%股权,可以看作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馈赠。这种馈赠是对中信自身魄力和远见的回报,同时也有非市场的因素。如果没有证券行业在2000年之后那场熊市中的集体沉沦,没有此后的综合治理和作为特殊手段的风险处置,中信证券今天的江湖老大地位是否就一定是理所当然呢?

  中信证券之所以能躲过系统性的风险,得益于两方面——第一个在行业中IPO而有了足够多的过冬草料;控制自营而没有放大风险头寸。但幸运是偶然的,而相对保守在行业大发展的阶段也可能意味着被竞争对手反超。华南的那些机制更为灵活,更富于市场精神的券商,已经在很多方面显示了优势。这其中就包括草根券商、中信昔日的收购对象广发证券,以及在经纪业务和中小企业保荐方面可圈可点的国信。

  对于中信证券,它应做的是再次出发,赢回自己的尊严。
责任编辑:田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