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大型对冲基金纷纷布局亚洲 大挪移下另类投资崛起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01月26日00:06
  核心提示:欧美的日子不好过了,对冲基金纷纷将眼光瞄准亚洲。

  2010年伊始,大型对冲基金纷纷开始布局亚洲,将投资重心向亚洲新兴市场“大挪移”,一场延续高投资回报与吸金实力的暗战,已悄然升级。

  对冲基金分化

  PayPal创始人和Facebook投资者PeterThiel相当郁闷:其管理的对冲基金Clarium去年净值竟损失25%。这就意味着,他拿不到可观的盈利分红,能到手的只有微薄的管理费。

  而对冲基金管理费和盈利分红也正在下滑。对冲基金研究机构Preqin调查显示,当前对冲基金管理费平均水准只有1.63%,盈利分红(即基金经理从投资收益获取的报酬提成)比例17.21%。

  此前几年,对冲基金收费标准是2%管理费与20%盈利分红。

  “极端的情况,是一些投资亏损的对冲基金都不收管理费,只能依赖10%盈利分红艰难度日。”一位美国对冲基金经理指出。

  这造成了更多投资隐患——为提高收益率弥补管理费收入,一些做空型对冲基金管理者刻意通过“某些内幕交易”提高收益;其次是某些投资回报偏低的市场中性、多策略对冲基金,将大部分基金资产配置在ETF等低手续费的指数化产品,靠降低投资成本弥补“管理费缺口”。但去年标准普尔500指数涨幅近23%,而这两类基金投资回报分别仅有3%与17.2%,没跑赢指数,反而引起投资者的更多不满。

  “目前,很多市场中性与多策略对冲基金管理费都持续降至1.5%-1.75%,盈利分红则相应调低至10%。”中国对冲基金研究中心研究部主管锐衍透露。

  与上述对冲基金沉沦相对应的,则是时间主导、不良债权、事件驱动、可转债与新兴市场等一批另类投资型对冲基金迅速崛起。去年前11个月,他们分别取得23.1%、22.7%、28.9%、45.2%、38.7%的高投资回报,对趋之若鹜的投资资本表现得相当强势。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不良债权、事件驱动、可转债对冲基金均普遍将管理费水准提高至2%-5%,如果能取得超过50%的年投资回报,盈利分红比例将提高至40%。

  “如今,资本选择对冲基金,不再看好"明星效应",投资回报与基金流动性已成为最重要的选择标杆。”前述对冲基金经理透露,过去6个月流向对冲基金的超过千亿美元资金,基本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没有高投资回报的明星对冲基金很难得到资金青睐;二是可转债、新兴市场与事件驱动等另类投资型对冲基金“吸金”能力最强,规模增长速度最快;三是投资者承诺向能够提供超额高回报的基金经理给予高付费标准。

  亚洲淘金升级

  欧美的日子不好过了,对冲基金将目光对准亚洲。

  1月14日,管理5.6亿美元资金的对冲基金管理公司TiresiasCapital宣布在香港启动5000万美元成立一只事件驱动型对冲基金;此前一天,组合对冲基金SAILAdvisors计划在香港发起成立一只2-3亿美元的不良资产类型对冲基金。1月22日,欧洲最大的对冲基金公司之一GLGPartners宣布在亚洲开设办事处。核心提示:欧美的日子不好过了,对冲基金纷纷将眼光瞄准亚洲。

  数据研究Eurekahedge表示,不包含日本在内的亚洲对冲基金在2009年回报率达到了创纪录的37.4%,表现超过了其他地区所有的对冲基金指数。

  据海外报道,美国银行美林亚洲融资业务主管麦尼可拉斯(DanMcNicholas)表示,美林正在协助超过12家、规模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国际对冲基金在香港与新加坡设立或重建分公司。

  记者调查发现,与2006年只选择资历较浅的研究员和交易员驻守亚洲相比,这次对冲基金是调集大量资深交易员进入亚洲,发起设立事件驱动型或不良债权等高投资回报型对冲基金,力抢“先机”。

  比如,TiresiasCapital已从伦敦对冲基金CentaurusCapital聘请其香港办事处前主管MatthewMoskey直接负责其亚洲对冲基金业务。

  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1月中国开闸股指期货,让全球对冲基金看到中国概念股(包括香港红筹股与A股)存在多策略套利或事件驱动型对冲投资的高回报机会。一家管理10亿美元的多策略型对冲基金经理指出,当前多数亚太新兴市场股市月平均波动幅度超过8%,如果多策略及事件驱动型对冲投资模型运用恰当,年投资回报不会低于35%;若波动率超过10%,就有超过45%年投资回报。

  他所接触的大型对冲基金负责人,普遍决定将亚洲新兴市场资产占基本总规模的配置比例,从原先的1%-3%提高至5%,有些甚至10%。

  由于亚洲投资者更看重资金安全,通常承诺向某只对冲基金注资数千万元美元时,要求这家对冲基金管理公司出让部分股权,作为他们监管资金安全的有效方式。锐衍指出:“这种做法此前在欧美对冲基金市场相当流行,但现在它也在香港与新加坡迅速萌芽,为了吸引资金,有些对冲基金也认可这种合作模式。”
责任编辑:董丽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