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场目光追踪中国的一举一动,美国已经不再是瞩目的焦点。而近期美国总统威望的减弱可能致使其寻找国外的替罪羊。
事实上,金融市场近期表现糟糕。从西方角度来看,美国总统奥巴马似乎不再常胜不衰,他的威望最近在共和党占据国会多数席位等一系列事件冲击下大打折扣是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政府部门收紧银行业监管,对外寻找摆脱危机的替罪羊;另一方面,一些民主党议员对于现任联储主席伯南克的任职能力也提出了质疑。西方各国政府正为如何避免财政收支状况继续恶化而绞尽脑汁,希腊目前的财政困境人所共睹,其他国家也可能步其后尘。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各国财政状况的恶化会否导致债券收益率的持续上升?而一旦超出了央行及政府的可控范围,就可能阻碍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
今年年初,经济的回暖、通缩压力减小、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以及各主要央行仍继续保持较低的短期利率在一段时期内不变,这一切都使得不少市场投资者感叹生逢其时。尽管危机相关政治问题仍未彻底解决,但对于一部分人来说经济问题已基本解决。目前的情况——合适的经济增长速度、企业定价能力恢复、资本成本低廉——似乎给投资者展现了一幅经济天堂般的画卷。
但实际上,西方各国经济的复苏根本谈不上强劲,经济表现良好的主要是新兴市场经济,其中以中国为代表。回想2008年底的时候,市场对于中国经济担忧远多于信心,认为中国经济可能出现典型的出口拖累下的经济崩盘。但事实却是中国国内基建投资的大规模上马,以及天量信贷投放抵消了出口大幅下滑的影响。因而,我们说中国经济是拉动2009年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力量并不是夸大其辞。中国经济规模足够大 (目前已经跟日本差不多,是美国的三分之一),这样一个规模的经济体以超过美国三倍的高速增长,其影响不可低估。
中国主导的全球经济复苏是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事件。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有代价也有收益:一方面他们得益于中国对资本品的强劲需求,出口得以回升;另一方面,中国需求推高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令其付出代价。作为人均GDP意义上的穷国,中国基建投资的飙升对于原材料的需求大增,大宗商品及能源价格的高企对于全球经济复苏来说也同样是向下的拉动力量。
而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来说,中国的强劲复苏是美欧经济疲弱的重要平衡力量,国际商品价格的回升使巴西、智利、中东以及俄罗斯等国的经济好过以往发生全球经济危机的时期,并避免了自身收支平衡危机的出现。
毫无疑问,投资者应当提高其对中国影响力的认知度。新年伊始金融市场就因为中国要收紧货币政策、抑制国内需求而大幅震荡。同时中国的出口也开始反弹,显示了超强的出口竞争力。去年全球贸易萎缩的情况下,中国出口也乏善可陈。而一旦全球贸易企稳,中国出口即快速回升,其占全球贸易的份额在这一期间内更持续上升。有些人认为人民币的汇率偏低是其背后的主要原因。但我认为中国的出口之所以如此强有力,是因为其所代表的由21世纪的资本和大量廉价劳动力一起形成的非常有竞争力的组合。
出口的回升也加大了中国经济增长过速的风险。最近公布的数据表明,2009年四季度GDP增速10.7%,年度增长8.7%。前期的巨量信贷投放一方面支持了经济强劲复苏,另一方面加大了通胀压力。
在此之前,金融市场都是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紧缩神经紧张。格林斯潘一段时间被奉为神明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他不仅决定美国的利率还决定了世界的利率。他的继任者伯南克并没有戴上这样一个光环,部分原因也是因为美联储的地位已不比从前。世界经济正经历历史性的变化。投资者可能不但需要考虑美国的情况还需要关注中国的举动。如果中国要出台紧缩政策给经济降温的话,金融市场必然受到影响。
而对于美国来说,中国影响力的上升必然是让其非常不安的。前不久关于谷歌退出中国的事件不过是此前两国之间一长串不和谐中的一例。如果到今年年底,中国经济仍然快速增长而美国失业率继续高企,中美之间将可能出现更多更严重的贸易争端。人民币升值问题又会重回中美对话的核心。美国人又会强调中国夺走了其大量就业机会。而中国则可能宣称美国实施保护主义,向别国转嫁国内危机。
这一状况可能带来两国关系的不稳定,最终的结果目前很难估计。很显然,中国的成功将日益使美国人认为中国是其在国际舞台上地位的一个挑战。不难想象的是,美国总统为急于寻求国内的支持而采取针对中国的政策宣示。全球范围的贸易战可能就此开演,贸易保护主义卷土重来,并最终阻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这样一个前景下,难怪金融市场投资者要神经紧张了。
(作者为汇丰集团全球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