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都有利于我国经济企稳向好。但在国内经济内生动力已经足够维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GDP增速有望进一步回升之时,政策的进一步刺激可能引致经济过热出现、通胀预期增强、资产泡沫和潜在金融风险上升等问题。因此,控制好货币信贷投放节奏是
必须做好的功课,而合理引导预期则有利于防范经济过热风险。1月29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发布的《2009年四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称,2010年宏观调控面临的局势更为复杂,保持物价稳定,优化信贷结构,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更为艰巨。而1月26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银监会2010年第一次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通报会上的讲话也强调,2010年银行业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合理资金需要,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要切实做好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无论是央行“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提示,还是银监会“切实做好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实际要求,亦或是年初以来货币政策调控措施的实施,无不透露出管理层对今年控制流动性、保持货币均衡投放的决心。事实上,年初以来商业银行的巨量信贷投放,也的的确确给金融宏观调控增加了难度,毕竟货币增速比GDP增速快,理论上必然有一部分多余货币推动通货膨胀。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都有利于我国经济企稳向好。从国际形势看,1月30日闭幕的第40届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当前全球经济是否已经开始复苏是人们最为关心的一个话题,但在225场研讨会中,一半以上是经济复苏的预计,从宏观经济增长到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复苏步伐,再到微观企业治理等等。从国内形势看,去年中国经济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国民经济企稳向好,投资快速增长、消费市场活跃、进出口在下半年快速回升,工业生产明显恢复。与此同时,房地产价格上涨较快,通胀预期增强。依据央行调统司测算的经济景气指数,目前工业增加值的一致合成指数、先行合成指数都已经显著回升,显示出未来经济将延续企稳回升的趋势。投资方面,在国家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政策推动下,企业投资意愿、居民消费意愿继续上升。
对于今年的发展,交通银行1月30日出炉的《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就指出,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增速将出现“两升一降”的趋势。一是,投资增速会有所放缓,但不会大幅回落。2009年新开工项目的大幅增长确保2010年投资增速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政府投资增速将放慢,而民间投资增速将加快;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将下降,而房地产投资会适度加快。二是,我国政府将扩大消费、改善民生作为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的政策重点,消费增长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而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将释放出巨大的消费潜力,预计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将达到21%左右。三是,全球经济企稳回升,我国出口有望恢复性增长。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国内经济内生动力已经足够维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GDP增速有望进一步回升之时,政策的进一步刺激可能引致经济过热出现、通胀预期增强、资产泡沫和潜在金融风险上升等问题。
据央行调统司统计,去年四季度CPI一致合成指数已经触底回升,与先行合成指数在2009年上半年的触底回升形成呼应。目前,CPI先行合成指数继续上扬。从影响物价变动的因素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内货币信贷存量较高、国内需求继续回升和资源性基础产品价格调整等因素,对2010年最终物价水平产生上涨压力。当然,近6年来粮食连续增产,对稳定食品价格涨幅起到积极作用,部分行业产能相对过剩、消费市场供给充裕也将对物价上涨产生一定抑制作用。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2010年物价上行因素远多于下拉因素。总供求基本面与货币供应是共同决定2010年物价上涨方向和幅度的两大基础性要素。中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当前经济处于加速复苏周期以及产出缺口逐步修复将主导物价上涨趋势,整体流动性依然较为宽裕支撑物价滞后上扬,而货币流通速度的不断加快则是联接“货币”和“供求”两大通胀生成机制的纽带。除此以外,2010年中国经济还面临一些短期的物价推动因素。食品价格周期性回升将带动整体物价水平上涨;通过贸易和货币两大路径传导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将继续加大;新一轮资源类公用事业产品调价将加剧通胀压力;翘尾因素正效应助推物价上涨;资产价格快速上扬将引导物价联动上涨。各种新涨价因素和正翘尾因素将导致全年物价继续上行的概率较大。但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的概率较低。
央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焦瑾璞就表示,在经济增长回升势头不稳的情况下,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需要持续保持宽松的货币环境。但这会使得通胀压力和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要消除通胀预期,则需要收紧货币政策,但这又会影响经济增长。在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采取升值策略会影响出口,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但如果保持汇率稳定,又可能导致外汇占款进一步增加,导致流动性过剩,助长资产价格泡沫并强化通胀预期。因此,今年的货币政策需要在各方面压力之下进行艰难抉择。
无论如何,今年1月份上半个月的突击放贷,既可能造成全年贷款投放的不均衡,也可能由于不审慎加大金融体系风险,何况一季度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超过2万亿元,银行体系内资金较多,要控制好货币信贷投放节奏,的确需要大智慧,需要给市场一个明确的预期,一个很合理的引导。对此,央行就一直表示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银监会也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一定要根据实体经济有效需求和审慎标准,合理控制信贷增量,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努力实现逐季均衡投放和平稳增长。
总之,经济的持续向好给了我们信心。当前,控制好货币信贷投放节奏是必须做好的功课,而合理引导预期则有利于防范经济过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