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成长为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需要多少时间?十几年、二十几年抑或是更久——成长往往需要经过多个生理周期的蜕变。
然而,创业板上市公司这些最大也只不过刚满3个多月的“新生儿”,却从一开始就被寄予了一夜长大的厚望。
从发行上市到
挂牌交易,他们的一举一动始终处在资本市场各界的高度关注中。5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有着不尽相同的烦恼。
事实上,由于大部分创业板上市公司并不年轻,再加上真正处于创业期的创新型企业屈指可数,外界曾把这些企业比喻成为是一群长不大的“小老头”。它们是外表成熟,内心却并没有长大的资本市场“新兵”,在监管层宛如父母般的殷切期盼,以及资本市场好比严师般的鞭策下,愈发感受到风光背后内心的恐惧,创业板让他们体会到了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苍白”的回应 频繁的曝光率已经让这些创业板上市公司心生恐惧。
随着上月底
同花顺(300033.SZ)交出第一份年报成绩单,创业板上市公司逐渐进入上市后的第一次集体“检阅”。
但记者发现,最近不少尚未披露年报的创业板公司,除了常规的公告信息披露之外,纷纷开起了“哑炮”。其中一位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办公室相关人员在电话里告诉了记者他们沉默背后的原因,“公司规定近阶段一律对外"封口",多说多错,不说不错,我们不想在年报出来之前再给公司惹来任何不必要的事端。”
给出诸如此类答案的公司不在少数。业内人士认为,从原本一家默默无闻的民营企业到现在成为闪光灯下的焦点,从原本独当一面的自主经营,到现在公司一举一动都需要向市场交代,这些企业显然尚未适应这种角色身份的转化。目前,他们的上市时间还太短,要彻底掌握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实,他们不适应的还不止这些,虽然已加入上市公司的行列,但这些公司在处理投资者关系时却并不在行,应对一些突发问题也往往经验不足。这群资本市场上的“新兵”其实还很“嫩”。
记者了解到,其中某家公司在受到市场质疑时,一下子乱成了一团,不知该怎么办。“所有舆论的矛头都指向我们,一时不知该如何应对,从公司创立到现在还真没碰到过那么大的事情。”该公司内部一位员工颇为无奈地表示。
寻求抱团取暖 从诞生起,创业板面临的就不仅仅是欢呼和掌声,面对高价,更多的是扑面而来的质疑声。可以想象的是,一个生活在批评声中的孩子,他的成长注定会多上几层阴霾。
市场给予的压力从一开始已让这些创业板上市公司有些喘不过气来。
网宿科技CEO彭清在企业上市后第二天紧急召开了管理层临时会议,部署了新一年发展的大方向以及具体指标的制定。他曾告诉记者,首日股票的大幅上涨以及极高的PE值让他颇感压力,机构投资者以及股民对公司的支持成为了一种巨大的紧迫感。
在记者的采访中,多位创业板上市公司老总告诉记者,上市只是想通过资本市场帮助企业继续壮大,对于管理层而言,单纯地只是想把公司业务做好,不希望因为上市而打乱了原有的发展。
即便如此,暴涨、炒新、超募还是迎面而来,市场意外的热捧让他们有点承受不住。某位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董秘私底下向记者诉苦:“现在那么高的价格完全是由市场说了算,企业根本没有话语权。相反外界越来越多地质疑我们是否透支了未来,业绩能否实现超常增长,我们也很盲目,企业的压力非常大,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种压力也让这批年轻的企业尝试抱团取暖。首批28家上市公司在上市后不久自发组建了“创业板C28俱乐部”,并推举出了首届理事会主席与副主席。
据记者了解,“创业板C28俱乐部”意在建立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定期探讨创业板上市公司面临的共性课题和难点。记者上个月在某场论坛间隙就看到几位创业板上市公司老总相当熟络,时不时地在私下交流一些问题与看法。
“创业板是个新鲜事物,大家都没有经历过,大家聚拢在一起好比是一把筷子,它发挥的力量明显会大于一根筷子。”其中的一位老总告诉记者。
“倒啤酒理论”? 汉理资本执行合伙人钱学峰一直在关注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发展,面对目前这些公司的担忧,他表示,虽然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受外界的影响比较大,但公司不应对股价表现有过多的介怀,还是要扎扎实实地把公司基本面做好,确保公司净利润有持续的增长才是最重要的。
他向记者举了个例子,类似市盈率这样的指标就像是倒啤酒时产生的泡沫,有多有少都是暂时的,泡沫底下沉淀的液体好比是公司的净利润,这部分才是公司的真实业绩表现。“啤酒泡没有任何意义,一定要确保底下这部分达到合格的酒精浓度,那才是衡量一瓶啤酒合格与否的重要指标。”他说。
目前,这些啤酒泡正在逐渐消退。创业板的市值随着市场的降温开始回落,估值水平整体下降,并已出现了破发公司。截至昨日,
星辉车模、
台基股份、
天源迪科和
福瑞股份的收盘价仍低于发行价。
“现在国内创业板的情况就像是在一个小杯子里倒啤酒,有啤酒泡沫溢出来是必然的,因为容器太小了。但是随着容器的调整,小杯子会变成大水缸,届时再怎么往里倒啤酒也不会溢出来。”钱学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