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民生杂谈

鼓励农民建房要慎重和规范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周天勇
2010年02月11日10:11

  鼓励农民建房要慎重和规范

   一些地区在执行建材下乡政策时,没有准备,放任自流,甚至盲目鼓励农民建房,如不尽早加以规范和引导,将会形成五大问题建材补贴下乡,鼓励农民建房,一定要城乡统筹,要有利于引导人口和村庄适当集中和推进城镇化住宅与家电和农用车

辆不一样,一旦建起来是搬不走的。建材怎样下乡,农民怎样建房,涉及耕地占用、土地整理、村镇规划、日后拆迁补偿成本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需要慎重行事和规范进行。中央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和监督,地方政府要规划先行、统筹安排,把建材补贴下乡、农民建房这件惠农的大事做好

   继2009年的财政补贴家电下乡后,2010年又推行了中央财政补贴建材下乡的政策,这是党和政府让利惠及农民、扩大消费内需、消除建材生产过剩、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又一重大举措。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一些地区在执行建材下乡政策时,没有准备,放任自流,甚至盲目鼓励农民建房,如不尽早加以规范和引导,将会形成以下五大问题。

   首先,极其分散地建房,形不成人口的聚集,道路建设、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污染治理等成本较高。中国目前有300万个自然村庄,每个村庄平均200人口,占地140亩左右。人口居住分散,一个小村子修条路,比将人口集中起来修路占用耕地多,投资资金量大;而且分散的人口居住形式,导致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的对象规模小,分摊成本很高;而人口居住分散的污染,其污水的治理,管线的投资,处理规模太小,污染物运输距离长、收集环节繁、装卸次数多,成本也很高。

   其次,耕地可能又被大量地侵蚀和占用。中国农民,30岁以上的,积极性最高的是在家乡建一套房,一是积累家庭资产,留给后人;二是在村中有脸面,别人瞧得起,有地位。改革开放后的30年里,农村居民居住条件改善,村庄扩大,增加用地2.0309亿亩,占地达2郾7281亿亩,但是农村人口同期净减少了6264万人,2008年人口约为7亿左右;城镇建成区30年里用地增加5043万亩,总占地只有7800万亩,但是承载了从农村转移,加上城镇增加的,共4郾2134亿人口,2008年时城镇人口总规模已达6亿多人。实际上,1978年后的30年中,城市建设用地很少,按照1万城镇人口1平方公里建成区的容积要求,还缺1200万亩左右的土地。而农村在人口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却耗费掉了两亿亩土地。如果这次建材下乡,农民理解为党和政府支持他们占地建房,地方政府如果不加以控制和规范,大规模在承包地和集体留的地上建造房屋,我估计,少则3000万亩地,多则6000万亩地,又会消耗在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上!

   第三,房屋利用率越来越低,在城市中务工的农民,又要在城镇中租房,甚至买房,形成两栖居住,所用的土地将更多。

   实际上,80后和90后农民工,中老年后回乡的主动性越来越差,当21世纪后进入城市后,他们可能90%以上的人,不会再回农村去。今天我们在分散的农村中建筑了很好的村舍,日后留给谁住呢?如果进城农民不能永久转移到城市,或者在城市有住房后不退出乡村的住宅,在城乡两地居住的两栖率越高,如果农村人口代际萎缩(就是上一代或者两代人在农村中居住的时间较长)速度很慢,甚至因回乡农民过多而不萎缩,如果农村居民居住条件奔小康达100平方米,甚至更多,那么,中国18亿耕地,可能还要用掉2亿到3亿亩!

   第四,日后将会在广大的农村土地上形成一批难以清理的建筑垃圾。农民建房,随心而行,许多就村庄边而建,或者在承包地建,没有规划,没有容积率限制。分散地在农村,特别是基本农田中,在山谷中,在离城镇远的地方,农民建筑的房屋,日后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下几代人的迁移,会形成大量的老年村、少人村和无人村,届时,许多房屋因离城镇远而毫无价值,形成大规模的、分散的建筑垃圾。而且,今天越是鼓励农民建筑数量多和质量好的房屋,日后的建筑垃圾量规模将会更大,清理难度将会更大。

   第五,建材补贴下乡,盲目鼓励农民建房,加大以后村庄拆并、土地整备、耕地复垦、推进城镇化的成本,加剧复垦征地拆迁中的社会矛盾。今天我们在搞建设中遇到的一个尖锐冲突就是,宅基地和房屋征用拆迁补偿中政府、开发商与村民之间的矛盾。矛盾的焦点是被征用宅基地和房屋补偿的多少。今天建材下乡,鼓励农民建设好房屋,其中政府还有补贴,明天当大量人口向城镇转移时,当许多村庄需要复垦为耕地时,许多村庄需要并入城镇时,征用宅基地和房屋的拆迁成本将会大大提高,长远看是得不偿失的。

   我认为,建材补贴下乡,鼓励农民建房,一定要城乡统筹,要有利于引导人口和村庄适当集中和推进城镇化。一是严格控制宅基地的审批,看好农村占地的闸门,特别防止县乡领导,在建材下乡和鼓励农民建房中搭车占地,谋取私利,防止建设新宅,消耗大量的耕地;二是对于到城镇购买住房的,将中央财政建材补贴调整为买房补贴政策,甚至地方政府再给予优惠;三是建议国务院协调,财政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等,建立耕地复垦基金,用来收购在边远山区、基本农业区中的宅基地,使进城务工的农民,加上自己的其他收入,再加上购买住宅补贴,有在城镇购买住宅的能力;四是城镇和城郊的村庄,应当规划先行,不宜实行放任自流的农民建房,地方政府可以土地溢价收入,加上中央财政的建材下乡补贴,进行撤村并村,集中建设住宅,推进城镇化。

   总之,住宅与家电和农用车辆不一样,一旦建起来是搬不走的。建材怎样下乡,农民怎样建房,涉及耕地占用、土地整理、村镇规划、日后拆迁补偿成本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需要慎重行事和规范进行。中央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和监督,地方政府要规划先行、统筹安排,把建材补贴下乡、农民建房这件惠农的大事做好。(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责任编辑:侯力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