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机构

传洽购里昂证券 中信证券欲再“出海”?

来源:中国资本证券网-证券日报
2010年02月22日07:08

  近日再度传出中信证券正在洽购里昂证券的消息。

  农历正月初七,有媒体报道称,据一位接近中信证券的人士透露,中信证券将会收购里昂证券的少数股权,而卖方对这部分股权开价甚高。

  2月21日晚,《证券日报》记者致电中信证券董秘谭宁,但其表示公司仍在放假

,不方便评论此事。

  铩羽贝尔斯登后再征海外

  提到中信证券的海外征途,就不能不提与次贷陷阱擦身的贝尔斯登股权收购一事。

  2007年10月,中信证券与贝尔斯登签署全面战略合作预案。根据预案,中信证券拟认购贝尔斯登约10亿美元可转换信托证券,期限为40年,转股后相当于贝尔斯登总股本的6%,转股价经测算为119.98美元,中信证券还可增持贝尔斯登股份至9.9%。

  结果,当审批还在进行中时,次贷危机爆发,大批华尔街老牌投行在金融风暴中倒下,贝尔斯登首当其冲。随后,2008年初,摩根大通宣布欲以2美元/股的价格全面换股收购贝尔斯登。尽管收购价迫于各方激烈反应而调高至10美元/股,但仍与之前中信证券给出的119.98美元/股可谓天上地下。

  最终,中信证券宣布与贝尔斯登的战略合作计划终止。此后不久,市场上猛刮中国金融机构海外抄底风。有消息称,雷曼兄弟在申请破产保护之前也曾非正式接触过中信证券,但因当时无法判断其危机的严重程度,中信证券并未考虑接手。

  不过,在反思贝尔斯登收购一战之后,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也曾表示,中信证券国际化战略已经确定,有挫折也不应放弃,这条路将继续走下去。

  洽购里昂证券少数股权再试水?

  随着金融危机大潮渐渐退去和相当一部分“裸泳”者的暴露,中信证券此时再度出征海外是否会安全一些呢?

  “安全不安全还不好说,但这些国外投行在资产质量和盈利状况等方面肯定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了。”2月21日晚,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向本报记者表示,虽然目前西方国家基本面不断变好,逐渐走出低迷,国内投行海外扩张的风险相对来说会小一些,但是西方经济会否反复,现在还难判断。

  “中信如果真的入股,比重也很小,只是个财务投资而已。”2月21日,海通证券分析师佘闵华这样对记者表示。虽然迫切希望能走向国际平台,但曾险落贝尔斯登次贷陷阱的中信证券这一次在迈出更大步伐之前显然将更加谨慎。

  此外,除了发展战略方面的考虑,市场也认为,中信证券此举还意在为其手中过多的现金寻找出路。根据中信证券2009年三季度资产负债表,剔除客户资金存款,其账面货币资金高达248亿元。

  据悉,于1986年创建、总部设在香港的里昂证券虽然在中国内地并不为大众熟悉,但在香港却相当知名,其目前拥有约1450名员工,分布于亚洲的14个城市和迪拜、伦敦、毛里求斯的路易斯港及纽约。在中国内地市场,里昂证券是中国B股的最早经纪商,现在还保持着前三名的地位。而其与财富证券的合资券商财富里昂证券2008年也拿到了A股的经纪牌照。2009年8月,里昂证券还宣布将与上海国资经营平台上海国盛(集团)公司共同设立一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正 方
反方
支持:就像银行一样,中国证券公司有足够资金和实力,扩大海外市场,获得更大的市场利润。企业业绩增加,股价上涨有支撑,年底分红也更多,对中国百姓是好事。 不支持:中国证券公司,目前还没有足够实力进行盲目的海外扩张,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资金和运营的压力,并且会给股东和持该证券公司股票的中小投资者带来隐患。
责任编辑:黄珂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