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希腊出现资不抵债的困境引爆了欧元危机。欧盟成员国领导人虽经多次讨论,仍然在该不该救希腊以及怎么救的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希腊债务问题之所以棘手,不仅有它自身财政管理不善的原因,而且同样的情况在欧元区的其他国家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主权债务问题已成为欧元区国家当前的通病。
为了保持欧元的稳定,早在欧元于本世纪初问世之前,各成员国就达成了《稳定与增长公约》。其中规定各成员国财政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公共债务水平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60%。然而,2009年欧元区财政赤字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4%,预计2010年将增加到7%,远远高出3%的上限;欧元区的公共债务已达国内生产总值的79.3%,也大大超出60%的上限。欧元区16个成员国中间公共债务的比重几乎都超过了规定的上限,其中意大利高达115.8%,希腊113%,即使德、法等大国的公共债务也超出了规定的上限(德国73.7%,法国76.7%)。整个欧元区国家的财政状况如此严峻,必然从根本上动摇市场对欧元的信心。仅从去年12月至今,欧元对美元的跌幅已超过10%。欧盟国家的经济尚未从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复苏过来,又发生严重的财务危机。对此,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论称,前阶段是“银行的危机”,现在则是“国家的危机”。
形成当前这种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欧盟遭遇的这场主权债务危机,实际上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继续。据估算,这场金融危机使欧盟的国内生产总值累计损失5%。各国为了应对危机,推出超过3万亿欧元的刺激经济和金融救助计划,为此导致财政赤字猛增,债台高筑。
其次,多年来在欧洲盛行的“高工资、高税收、高福利”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使得经济发展和财政支出之间存在着结构性矛盾。遇到金融危机,这种矛盾就更加突出。为了刺激经济,缓解失业压力,各国只能依靠举债,从而使赤字不断攀升。而要偿还债务,减少赤字,就必须削减开支、增加税收、压缩福利。这触及广大民众的生活,必然引发各种抗议、罢工浪潮,引起社会动荡。这使政府处于两难境地。
再有,欧盟是个主权国家联合体,而非单一的国家。欧元也只是成员国之间的“货币联盟”,财政政策依然掌握在各个主权国家手中。形象地说,它是“一条腿走路”,而不是“两条腿走路”。各国很难协调一致地运用货币和财政两种手段来解决经济问题。欧元货币的固有弱点,使它难以应对当今如此严峻的金融危机。
欧元区已有16个成员国,各国之间的经济财政状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确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可以“一荣俱荣”,但同样会“一损俱损”。因此,尽管《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明确规定,建立统一货币后禁止欧洲央行及成员国央行向成员国提供救助,但是近日仍传出德、法、荷等国决定采取由商业银行出面购买希腊债务的方式对其施以援手。这一举措能否解除希腊燃眉之急尚待观察。至于整个欧元区遇到的主权债务难题又如何应对,这将是欧盟各国领导人无法回避的大问题。这对欧盟的未来,以及欧洲一体化进程都会有严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