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新网报道,虽历经数月的中移动入股
浦发银行(下称浦发)传闻,虽经3月3日中移动和浦发双双发布公告,承认双方正就在战略入股和开展战略合作进行协商得到确实,但或因为国资委不支持产融结合,中移动入股浦发仍存变数。
此举可能首开央企大比例
持股中型银行的先河 中移动嫁接浦发行 历经数月的中移动入股浦发银行(下称浦发)传闻,终于初步坐实。
2月25日,浦发股票大涨5.49%。当晚该行公告称,因筹划引进战略投资者,自26日起停牌。次日,国泰君安的研究报告披露了中移动可能入股浦发的消息,并称浦发将向中移动定向增发约22亿股,增发后中移动持股比例为20%左右,预计融资规模400亿元。
3月3日,中移动和浦发双双发布公告,承认双方正就在战略入股和开展战略合作进行协商,但表示现时未能确定何时可达成认购及战略合作事项,此交易存在不确定性。当日,中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出席全国“两会”,期间亦向记者确认,中移动将通过旗下子公司广东移动认购浦发的股权;入股后,中移动将成为仅次于上海国际集团的第二大股东。
目前上海国际集团合并持有浦发27.7%的股份。若按市场目前预估的增发方案实施,上海国际股份合并持有的股份将被稀释到22.16%,与中移动持有的股份比例非常接近。而目前在浦发持股3.78%的花旗集团,股份将进一步被稀释到2.71%。
此前还没有一家央企有机会在中型股份制上市银行如此接近控股权。
不过,自消息披露后,中移动(00941.HK)股价微跌,3月5日收于72.95港元/股,比2月25日下跌近5%。
这一交易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银行再融资,涉及央企向中型银行的渗透,也为银行与中移动之间的战略合作及新型手机支付业务的创新打开空间。凡此种种能否实现,有赖监管当局的最终态度。
3月4日,浦发内部人士向本刊记者表示,“交易仍停留在公司层面,但已进入最后程序,仍未报批相关监管部门。”
政策风险存疑 中移动之所以“假手”子公司入股浦发,可能有规避国资委审批监管之意。
交银国际电信业分析师李志武表示,中移动考虑到国资委的态度,调整为由广东移动为投资主体,而不是从集团或者上市公司层面介入交易,即使子公司资金不足,集团财务公司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提供支持。
他认为,由地方子公司出面,通过地方国资委的审批即可,政策风险降低很多。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广东移动的净利润为208.35亿元,净资产为785.76亿元。
“调整出资方并不能改变需要国资委审批的事实。”一位央企财务公司负责人表示,最大的不确定性仍在国资委。
他解释说,国资委之所以对央企投资非主营业务管得很严,是因为央企非主营业务的盈利在计入税后营业净利润时要减半计入,从而会影响对央企负责人的考核。
根据2010年1月1日实施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企业集团(不含投资类企业集团)转让股权(产权)收益,资产(含土地)转让收益计入非经常性收益。
分析人士指出,作为战略合作,中移动不会轻易转让浦发的股权。从业务层面,双方可能合作的手机支付业务应计入中移动的经常性收益,但投资于浦发的股权收益需另计。
至于此项交易另一监管方银监会的态度,一名业内人士分析,只要央企不是控股大中型银行,在目前银行再融资的压力之下,银监会放行的可能性较大。
以此前
中石油拟控股渤海银行未果为例,银监会最终未放行,主要原因还是不希望产业资本控股渤海银行这样跨地域发展的中型银行。2009年5月中石油以控股新疆克拉玛依银行取而代之,后欲将之更名为昆仑银行,但尚未正式获批。
“金融监管部门对手机支付业务的态度也是决定交易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李志武认为,中移动入股浦发银行的真实意图是,为手机支付业务的开展获得业务实施牌照以及支付和结算平台,一旦得到银监会的批准,则隐含着手机支付业务也初步得到了管理当局的认可。
布局手机支付 知情人士透露,浦发是中移动“遍寻一圈”后的最终选择,其他备选银行都认为中移动的“要求”过高。
“入股浦发这一类中型股份制银行是中移动的最优选择。”易观国际电信咨询顾问李伟认为,持股近20%成为浦发第二大股东,既规避了监管,也保障了业务推动的主导权。
李伟表示,中移动要进行金融相关的业务,必须获得相关监管部门的许可,在《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还未正式出台前,大规模推广移动支付业务面临较高的政策风险。
如果中移动能够与银行合作,就可曲线获得开展移动支付业务所需要的资质,包括支付清算、账号管理、发行多功能存储卡和银行卡等,进而规避开展移动支付业务面对的政策风险。
“中移动可以通过入股浦发,进军手机支付领域,拓展移动金融业务。”一向言辞谨慎的中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对这笔还未最终落槌的交易表现出的信心有些让外界意外。
但细剖中移动近几年在手机支付方面的布局,可以发现中移动此时入股浦发银行又在意料之中。
2008年,中国移动解决了RFID(射频识别)与SIM卡、移动终端相结合的关键技术难题,这样可以在不更换手机而只需更换SIM卡的情况下为客户提供基于非接触技术的移动电子商务服务。2010年,中移动将在世博会以及其他十多个城市推广以RF-SIM卡为解决方案的移动支付业务。
不过,摩根士丹利最新研报直言,新兴市场移动银行成功例子很少,并没有信心认为中移动入股浦发20%后,便足以助其发展移动银行平台。摩根大通也发布报告指出,中移动并不一定需要入股银行,以作发展移动支付系统。简单的战略联盟,加上收入分享协议,亦可实现与银行合作。
摩根士丹利研报预计,中移动超出市场预期之举,更反映中移动正寻找于电信以外的收购,未来可能会减少公司的派息。
受这些分析影响,交易曝光后,中移动香港股价有所下沉,显示市场对这个交易看法不够正面。
交银国际研报显示,浦发银行的现有股本为88.3亿股,按入股后20%比例看,中移动将认购22.08亿股,假设按停牌的20.74元的收盘价的九折计算,则需耗资412亿元。
2009年中期,中移动的现金加银行存款高达2560.4亿元,营运资金也达613.71亿元,净资产为4713.43亿元,本次投资金额占净资产比例仅为8.7%,因此资金压力不大。
示范效应? “如果交易达成,必定成为行业内类似交易的标杆。”李志武认为,同为电信运营商的联通、电信很快就会复制中移动的模式,但作为跟随者可能在和银行的谈判中要付出更大的溢价。
对央企入股银行,市场看好者颇多。天相投资首席策略及金融分析师石磊认为,首先,央企现金流非常充裕,有保质增值的冲动,在目前银行股估值较低的现金,金融股权是一个可以保值和有稳定回报的一个投资方向。
另一方面,作为银行再融资的一种途径,也可解银行补充资本的燃眉之急。中移动这种非金融产业资本,即使持股比例较大,也一般不会去干预公司的战略发展。这正是银行乐见的。
回顾历史,央企入股银行在第一轮银行改革中就有先例。2004年,
建行股改上市过程中,国家电网、
宝钢集团和
长江电力首开先河,以发起人身份分别出资30亿元、30亿元和20亿元,拥有建行股份1.55%、1.55%和1.03%。
“当时更多是财务投资,加之是政府主导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并没有对口的战略合作关系。”一位
中行内部人士如是说。
在中国大型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之初,正处于银行形象的低谷阶段。一家国内著名大型保险公司在做了尽职调查之后,放弃了投资建行的机会。而银行股日后的如火如荼使得长江电力、国家电网在减持建行时收获颇丰。石磊认为,现在银行处于再融资阶段,双方的要求都比较简单,一方要钱,另一方要一个比较稳定的回报。双方的战略合作前景,只能说是个长远预期,对双方在短期业绩都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交银国际研报显示,如中移动顺利入股20%,按浦发银行2006年-2008年平均10派1.39元(税后)的分红比例计算,粗略估算中移动2010年获得的分红额为3.1亿元,仅占2009年公司净利润的0.3%,几乎可以忽略。
前述央企财务公司负责人表示,如果国资委放行中移动此项交易,就需考虑如何能政策上“一碗水端平”,因为打开了运营商入股银行的口子,其他央企势必也会一拥而上。
国资委去年曾派团赴日本,就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的历史进程、现状等问题进行了考察。上世纪90年代过度紧凑的产融结合,使日本的金融机构肩负沉重不良资产,从而对日本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的前车之鉴,使国资委对这一模式的推行保持了更趋审慎的态度。
“我们对央企拓展非主业业务持反对态度。”国务院国资委综合局局长刘南昌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国资委从未提出过支持“产融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