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招行顺利的配股融资计划,2008年收购永隆一役的得失再成焦点
3月5日至11日,是招商银行(600036.SH/03968.HK)A股的配股缴款期。配股结果15日公告后,招行即启动H股配股计划。
招行2008年以367亿港元在争议中收购了香港永隆银行
如无意外,一个月
后,220亿元的资金将入招行囊中。这对备受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足困扰的招行而言,意义非同小可。“A+H”股配股方案出台起自2009年8月,正值2008年招行巨款揽得香港本地银行永隆(00096.HK)满一年。这笔收购,在“战略正确”“价格昂贵”的争议中完成。而杀出重围坐拥永隆的招行,却面对着资本充足率不足、净资产收益率下降以及净利润大幅下滑等诸多窘境。
招行配股融资方案一经推出,半年间顺利走完审批程序,在今年银行再融资大军中,招行于3月率先获证监会批准。不过,这一迫切的补充资本金计划,亦突显出招行战略布局的挑战,更在收购永隆之后。
急补资本
按相关规定,招行A股配股采用代销方式,若A股认购不足70%,两市配股均将失败;H股配股采用包销方式,由股东承销商招商局金融集团和H股配股的主承销商承担包销责任。
就配股结果,市场较为乐观。国信证券报告指出,由于配股价不足市价六成,预期所有股东都将参与配股。其测算,招行如完成配股,2010 年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将达到8.2%,2011 年也将保持在7.8%以上。这正是招行渴望的结果。
2008年5月,招行在与工行、澳新银行的竞逐中胜出,以每股156.5港元的价格,收购香港伍氏家族持有的永隆53.12%的股份,并向所有股东提出要约收购,总价达367亿港元。以永隆2008年一季度每股净资产测算,市净率(即P/B值)为3.1倍,几乎可和香港银行并购史上3.2倍市净率的最高记录相媲美。
这一收购于2008年10月最终完成,招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亦随之下降,由2008年三季度的8.00%锐减至年末的6.56%。2009年三季度,这一数据也仅为6.61%,低于银监会的7%标准。
2009年8月13日,招行推出配股计划,拟每10股配售2股,筹资额在150亿元到180亿元之间。两周后,又将配股融资的上限提高到220亿元。2009年10月19日的股东大会,融资方案获高票通过,赞成票高达99.75%。
如今获证监会批准后,招行将按每10股配1.3股的比例配售。A股配股价为人民币8.85元/股,A股和H股拟募集资金合计约220亿元,其中A股约180亿元。这也是招行2006年H股上市以来首次再融资。
就融资原因,招行董事长秦晓(秦晓新闻,秦晓说吧)当时表示,主要基于三点:一是原先资本中并没有收购永隆银行的考虑,收购导致资本金下降;二是上半年银行加大贷款投放,导致充足率不足;三是由于经济衰退,今年利润将会受到影响。
实际上,收购带来的影响,已导致招行信誉评级下跌。今年2月2日,国际评级机构惠誉下调招行信誉评级,由“C/D”级降至“D”级,这是惠誉六年来首次下调中资银行的评级。
惠誉认为,考虑到招行核心资本弱化、近期贷款规模快速增长、2008年收购永隆导致杠杆率上升等因素,即使其零售网点成熟、贷款损失拨备覆盖率充足,并拥有多样化的营收来源,都不足以抵消其资本充足水平的下降。
惠誉特别指出,配股融资后仍不足以使其评级高于同行。
尴尬收益率
核心资本弱化并非是收购带来的惟一遗憾。诸多分析报告指出,收购亦将令其ROE(净资产收益率)短期内被摊薄。
一年前,中金公司便预计,招行2009年ROE不再明显高出同业。今年1月15日,瑞银证券将招行目标价从25.60元小幅调低至24.50元,并将其长期ROE假设值下调至13.7%。
数据显示,2009年1月-6月,招行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0.16%,同比减少高达16.23个百分点。“ROE的大幅度下滑,虽然主要跟国内大环境有关,比如央行连续降息,净息差大幅度收窄。但招行收购永隆银行也是一个因素。永隆净资产收益率一向很低,大概只有13%到14%左右。”一位银行分析师对本刊记者说。
2009年上半年,招行实现净利润82.62亿元,较2008年同期下降37.62%,下降幅度创国内上市银行之最,一时颇为狼狈。这主要在于几轮降息,招行成为业内息差收窄最为严重的银行,对净利润的影响较大。此外,其资产结构中,票据和零售贷款居多,亦导致其上半年收益率明显下降。
不过,收购永隆弱化了其收益也是一个因素。多名财务人士指出,按照收购前的税后平均ROE,招行如不斥资322亿元收购永隆,而是在国内发展业务,可令其获得80亿元-92亿元的利润。“而永隆仅100多亿的净资产,ROE不过13%,正常情况下,最多盈利67亿元-79亿元,差距约100亿元。”
一名商业银行高管甚至指出,招行2009年上半年利润的大幅度下滑也与此关系重大。他表示,收购永隆的322亿元用的是自有资本,假设按照资本充足率10%的杠杆原理,理论上,招行将少放贷3000亿元-4000亿元。2009年上半年招行净利息收益率从2008年同期的3.66%下降到2.24%。“由此计算,每年招行至少损失60亿至80亿元的利润。”这便是招行这笔收购付出的机会成本。
不过,亦有观点认为,若不收永隆,招行将此资金用于贷款,“会否放得更多,也不是绝对的,有可能你想放款,银监会还不让放呢。”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表示。
至于为招行全资拥有的永隆, 2009年前三季度虽然扭亏为盈,但仅取得6.89亿港元净利。据一名接近招行的业内人士透露,招行2002年在香港设立的分行,仅靠一个网点以及不足百人的规模,每年都可贡献数亿元的利润。而招行花了一大笔钱,抹平了永隆以前的呆账,“没了债务,正常情况下盈利6亿港元,不算多。”
永隆在港设有总分行共38家,拥有几千名员工,是一家总资产1108亿元港币、净资产109亿元港元规模的银行。
据其2009年半年报,永隆盈利4.58亿港元,同比增长30.7%。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信贷损失减值拨备大幅减少,非利息收入(不包括保险业务)大幅增长。与此同时,永隆净利息收入为6.09亿港元,同比下跌10.1%;营业支出为5.59亿港元,同比则增长26.8%。
协同效应挑战
就收购永隆的得失,深圳同城的另一商业银行高管对本刊记者说,“招行收购永隆,是战略布局。虽然招行在纽约有分行,但真正走上世界的第一步,从情理上看,还是从香港开始。”
招行相中永隆,主要因其符合招行零售银行的发展战略,可弥补招行在香港网点的不足,另外还可满足内地与香港的跨境金融需求。
不过,业内一些人士认为,招行在内地零售业务具有优势,但在香港做跨境金融服务,需要与汇丰、中银香港、恒生等竞争,这三家银行在香港的存款和贷款业务市场份额最大。
“中资行在境外的分行,基本上是做国内客户的境外金融服务。”一名具有多年海外银行工作经验的业内人士表示,中资行在境外难以与外资行争夺境外客户。
一年多前,招商局的一位人士称:“我们对协同效应进行了具体的测算,但整合需要时间。这个并购不会给银行带来奇迹般的变化。”据2009年半年报,招行的整合目标为“一年奠定基础、三年明显见效、五年取得成功”,并宣称两者的协同效应已初步呈现。
截至2009年6月末,招行境内分行已向永隆推荐对公贷款10.55亿港元、对公存款14.81亿港元;对公中间业务共实现收入829万港元;推荐个人客户贷款2305万港元、存款1417万港元,信用卡优惠商户互换分别为61家和58家。由此可见,招行收购永隆初步体现的协同效应,基本上来自国内分行的业务输出。
然而,这种输出毕竟有限。一名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收购的协同效应到底多大,不仅要过五年至十年,也得看政策。“多业务牌照、香港和海外网点、永隆以前的账面存贷款等,相对都不重要。”他认为,招行的机会关键还在于外汇管制的放松,“不然即使拥有多业务牌照,也只能地下做。”
也有观点全然不看好永隆。“招行实际上是购买了香港银行业的一个难题。”一名接近招行的知情人士表示,收购永隆既没带来利润,也没带来先进管理。“相反,总是向招行要钱。”
他表示,银行业务在中国拥有丰厚的净利差收入,远高于国际同行。“银行在中国最赚钱,而永隆迫于盈利压力,必然会积极在国内抢业务。”
永隆半年报称,将在中国境内分行业务保持平稳发展,下一步将会致力开拓大型国企、民企、香港蓝筹公司、红筹公司等的业务,并加强与招行联动,策划业务合作机会。
不过,对于收购永隆,上述另一商业银行高管则表示,“香港并购对象有限,能有这个收购机会不是很容易。”
他认为,“买永隆,图的不光是赚几百亿,招行想的比这个还大。它以香港为出发点,走国际化战略,算小账就没啥意思了。”
更多新闻点击进入《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