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 能源·电力 > 新能源

低碳开发商:少数派之困

来源:时代周报
2010年03月18日11:37

  去年的歌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之后,“低碳”成为房地产行业内、除了“房价”之外最为炙手可热的议题。

  由行业机构或是开发商自行发起的“低碳”组织或行动层出不穷,充满激情的“低碳宣言”频频入耳。然而,无论这是一项真心实意追寻的革命事业,还是一个充满噱头

和吆喝的秀场,被认为是“大势所趋”的“低碳”,要在地产行业实现理想,仍然困难重重。

  地产转型之迫

  低碳风席卷“两会”,房地产行业裹挟其中。

  两份来自业内的“两会”提案—无论是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以下简称“商会”)《关于积极推广绿色低碳技术、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提案》,还是人大代表、河南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关于推进低碳住宅开发建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建议》,中心意思只有一个:“发展绿色低碳建筑势在必行”。

  用商会执委会主任、精瑞(中国)不动产研究院院长张雪舟的话来解释,“目前房地产发展已经在一个十字路口,一方面,房地产开发增长速度快,资源能耗非常大;另一方面,开发商之前买地—卖房—快速周转的这种粗放模式,已经面临着转型的必要性。如果再不将转型提上日程,将会是死路一条。”

  “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典型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有专家预计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达到全社会总能耗的40%。”据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预计,到2020年我国新建建筑面积将达到700亿平米。按照《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的规定,到2010年,新建建筑全面执行节能50%设计标准,直辖市及有条件地区实施节能65%标准。未来的建筑市场将是节能低碳建筑的天下。

  “房地产业是节能减排潜力最大的行业。”商会的表态掷地有声。

  在许多为行业前景担忧的业内人士眼中,绿色低碳模式更是地产行业持续发展的一根救命稻草。

  商会会长聂梅生在多个场合进行“绿色布道”时,都会提出同样的观点—“房地产今后的发展面临两个选择:如果继续以往的发展模式,与流动性和通胀预期结伴,今年会继续推动房价快速上升,短期获利,那么迎来的是又一次对房地产的紧缩性调控,房价飙升的结果终将触动敏感的资产泡沫而重蹈日本和美国的老路,这是不可取的,不能继续09年的资产升值型增长的路子。但是房地产不能拉中国经济转型的后腿,要转向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解决产能过剩,唯一的出路是走上绿色低碳型地产的发展之路。”

  房地产商的绿色征程

  一批先知先觉的房地产公司,已率先踏上征程。

  中国最大的住宅供应商万科去年表态,从2010年开始全面退出毛坯房市场。而此前,它已经在住宅产业化、绿色住宅的道路上孤独前行了近十年。

  幸运的是,万科的旅伴正变得越来越多。

  “具有绿色竞争力的公司,才能占领贞操制高点。”地产界的思想家、万通地产董事长冯仑,正在用惊人之语和实际行动站到好友王石的阵线上。

  2010年3月2日,万通地产举行“新产品发布会”,推出代表公司绿色新产品的三个项目,以此阐述其绿色公司战略下的绿色产品策略。在发布会上,冯仑透露,今后万通将每年拿出营业额的0.5%作为推动产品研发的经费,而研发的重点将聚焦在绿色节能和生态建筑方面。“今后,万通地产的新项目,全部是绿色产品,至少达到国家绿色建筑标准,原则上争取都达到最高的三星标准。”按照万通地产总经理许立透露的数据,万通地产未来5年开发量将在1000万平方米左右,总的碳减排将达到244.55万吨。

  认为“低碳经济下房地产行业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的央企巨子保利,也在年报中表示“将投入专项资金和技术力量进行低碳节能建筑的研发,建立节能措施应用评价体系,从而争取抢占行业革新和发展的制高点。”

  “中国之家低碳发展联盟”、“中国房地产低碳行动联盟”等旨在推动房地产行业低碳的机构顺势成立。不少开发商在楼盘推广时,也借机打出“低碳牌”。

  缺乏利益驱动

  “的确有少数的开发商出于真心实意愿意做这个事情,主要的动力都是基于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品牌的塑造和营销的促进等。”张雪舟对时代周报记者说,“但在短期内,对于大多数开发商而言,推进绿色低碳还是一件要增加成本、增加投入的事情。缺乏利益驱动,真正的行动派还是少数。”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从2001年开始就推进绿色住区的建设。到目前接近十年的时间,成功的代表项目有四五十个。“就十年时间而言,这个数字不算多。许多开发商一提起这个事情,第一反应就是要增加成本,此外还包括消费者是否能够接受,产品技术的成熟度等等因素。”按照该商会2005年做的一项调研,建设绿色低碳建筑平均增加的成本为8%。

  “用创新技术存在风险。很多开发商为了稳妥起见,在建筑技术方面会更倚赖反复运用过的成熟技术。”一位在北京某国有房地产企业工作的员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与建设环节相比,耗能更多的是物业的持有运行阶段,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等这些才是节能减排更为重要的环节。”张雪舟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但由于目前中国房地产企业更多的是纯粹的开发企业,持有物业的比例很小。开发商拿地、开发、销售、资金回笼,考虑更多的是开发成本和销售价格。因为房子建好是会卖给消费者的,因此开发商不会有动力事先为运行环节的节能增加投入。”

  “这是开发商需要算的一笔经济账。”张雪舟表示。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中国第一个获得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 Environmental Design)认证的非官方绿色建筑—招商地产的“泰格”公寓,在建设过程中,为绿色建筑投入增加近千万元。但实现了63.7%的节能率,与同类建筑相比,每年可节电300万度以上,节水6000吨以上,节约标煤1230吨。按照测算,在5-6年就能够收回成本。

  更大挑战来自体系建设

  “目前对绿色低碳地产的推动,还停留于一种市场引导、一种倡议的阶段,还没有一个系统的、强制性的政策规定。”张雪舟表示,“此外,在推动开发商积极性方面,也缺乏鼓励性的政策补贴。”

  “实现绿色低碳地产,更大的挑战不是来自技术,而是来自建设一套科学完善的体系。”张雪舟的这个观点在行业内具有代表性。

  胡葆森就在建议中指出,目前,我国《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三A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三星标准”)中,均没有对建筑物的碳排放指标作出相应的要求。“由于缺乏严格的约束性碳排放标准,开发企业在低碳住宅开发方面缺乏明确的依据,创新力度不足。”因此“建议优化原有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低碳住宅建设标准,让行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期冀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更是行业内最大的呼声。商会和胡葆森都提出,希望加大对低碳住宅开发项目的政策扶持力度。建议在税收、行政审批、土地出让以及产业等方面向绿色低碳建筑倾斜。例如,商会就提出“以减碳指标来进行金融和土地等资源配置,设置不同的税费征收标准,改变单纯的‘价高者得’的土地出让办法,让企业主动应用绿色低碳技术”以及“在目前暂未实行碳税的情况下,尝试将开发企业累积的碳减排量实行积分制,尝试设立‘房地产碳税空转制度’,当条件成熟时,用于冲抵碳税或政策规定的其他税费”等具体设想。

  事实上,政府有关部门也一直在动作。

  据悉,一直在绿色低碳地产方面走在前列的深圳市,将从2010年起全面研究开发低碳建筑和绿色建筑,并通过制定条例形成低碳建筑体系。其中,《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管理办法》,确定712万平方米示范项目安装可再生能源应用装置,其中700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装置,财政将给予8000万补贴。

  

责任编辑:钟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