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三星经济研究所共同主办,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承办的“中韩国际经济论坛(北京)”将于2010年3月19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金融危机后的中韩经济”。以下是搜狐财经带来的现场报道:
北京产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尊敬的于教授,尊敬的来自两国的专家,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大家探讨低碳的问题。由于工作的原因,我研究有一个职务,是北京环境交易所的董事长,我们长期致力于中国碳排放的研究。由于工作原因我和我的同事在研究低碳的问题。通过研究写了一本书叫《低碳之路》。由于出了这本书经常有朋友问我,说说这个低碳和经济有什么关系?我画了一张图,叫低碳转型路线图。
所谓低碳问题的由来实际上是有两大原因导致的,一个大的原因就是所谓能源的约束;另外一个大的原因是气侯的变化。我们大家都知道,人类社会繁衍生息,生产、生活都离不开能源,人类过去叫文明史五千年实际上经历了若干个有标志性的能源的使用阶段,最早是新柴阶段,到煤阶段,到现在的油气阶段。在今天大概全球的能源是有油气为主。实际能源约束告诉我们一个什么话题呢?就是我们目前使用的主要的能源也就是石油、天然气、煤炭,都是亿万前年埋藏在地下的古生物的化石,它是一次性的,有一些小一些,不可再生。因此根据目前的统计数据,全球的石油及天然气的可开采的年度大约在50年左右,煤炭大约在150年左右。实际上这就告诉我们,我们目前人类的能源的使用模式与开发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了,50年以后怎么办?150年以后怎么办?因此能源的约束是这一轮低碳转型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气侯变化。我们刚才讲到,我们现在主要使用的石油,煤炭与天然气都是埋藏在地下的化石,它一个共同的化学分子是碳燃烧,碳燃烧在释放了大量热能的同时,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很难降解的,现在测算大概讲解周期会在100年-200年这样的周期。就是英国人在1860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可能还在我们头顶上飘浮着。这种人类大规模的工业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一个最重大的影响是改变了大气的结构。目前人类所知的,就是天文学科学技术所知的我们所有能探测到的星球中,可能地球是唯一的有生命的星球,其中最重要的机制就是地球外面包出来一层厚厚的大气层,大气层的存在使得我们地球免受陨石,紫外线的冲击。我们看到我们相临月球上面布满了陨石坑。如果我们地球遭受几次陨石攻击的话?大家想想人类怎么繁衍生息。这个大气层保证了我们地球基本在恒温的情况下运转着,实际对所有生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温度的保障。因此,大气层实际上是我们这个地球得以繁衍生息的一个最重要的物质保障。大气层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灰尘以及二氧化碳等气体。而二氧化碳等气体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接受太阳的热辐射,又防止辐射进来的热再散发进去,就类似我们所说的温室大棚的塑料布。我们所以称之为这儿气体为温室气体。
在一万年的人类繁衍生息过程中,人类并没有对于这个温室大气层的结构产生多大的影响,实际上就是埋藏在地下的碳库,以及大气的碳库是基本平衡的,但是近百年来由于人类工业文明大量使用天然气,煤等,使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到大气中,目前年排放量超过三百万吨,这就改善了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浓度,这个直接作用就是使地球温度升高。据测算现在据工业革命比大概升0.8度,而且科学家测算如果这个温升超过一个限度,现在讲的是两摄氏度的话,将发生灾难性的气侯变化,或者说气侯变化的轨迹将难以掌握,就是海平面要上升,冰川要融化,小岛国要消失。于是由于能源约束,当然气侯变化有不同的解释,从长周期来讲现在卡莱还是变暖的趋势。因此能源约束与气侯变化两大制约因素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觉醒和统一的行动,因此人类开始采取共同的行动,联合国召开了从一次到五次气侯大会,去年底在哥本哈根结束的就是第五次联合国的气侯大会。人们在采取共同的行动,这个最大的公约数就是在《京都议定书》上第四次气侯大会上提出来的共同带有负有区别的责任。就是说发达国家在长期发展中工业化进程中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发达国家累计发放的二氧化碳是人类总排放的80%,因此它应该承担强制性的减排责任;而发展中国家现在正处在发展初期,它应该适应气侯变化,积极参与应对气侯变化,同时发达国家应该对发展中国家给予资金和技术的援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京都议定书》的一个谈判的基础。当然各个国家现在已经把温室气体排放作为发展权的一个重要的争夺点。哥本哈根会议上之所以192个国家出席,187个国家政府首脑出席,而最后没有达成协议,主要就是各个国家基于自身发展空间的考虑,以前二氧化碳排放没有空间的概念,大家随便排,今天人们意识到不能再这样无限制排放下去,因此排放出现了一个所谓上线,就有了发展空间的问题。因此各个国家都在争取自己最大的发展空间,这是哥本哈根没有谈下来的一个原因。但是各个国家都在采取积极的行动,比如说中国在这一轮哥本哈根谈判中采取了积极的、务实的,建设性的姿态,中国定出了较高的国家减排目标,这其实在国际博弈的结果下,就是国际协议传到了国内,中国作出了自己的减排的目标,到2020单位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05年降低40-45%。温家宝总理还讲到中国会尽最大努力达到甚至超过。因此我们可以预期中国2020将减到45%。韩国的二氧化碳总排放比90年降低30%。这里有平均问了,45,30,包括美国降17%,这是什么概念?这是两类概念,一类是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叫绝对减排,是总排量的绝对下降,只不过是不同的参照时间点,欧洲、日本是以1990年,为参照点,美国是以2005年是参照点,但是它都是绝对减排量,中国是相对减排,总排放量等于GDP乘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中国指的下降45%就是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碳强度。我们15年45%划到每一年是年降4%。假如我们GDP增长4%的时候中国碳排放不能长,如果中国GDP五高于4%的这个差就是中国二氧化碳总量的增长。这个可以估出来,因为未来5-10年或者10-20年中国GDP应该在7%-9%之间,因此二氧化碳排放量在3-4%之间。因此中国可以预期到2020年中国碳排总量会超过一百亿吨,那个时候中国的位置就更为艰难了。为了达成这样一个国家目标,也就是15年降低碳排放强度45% ,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目标,大家不要小看这个目标,打一个比方,比方东北住户人家规定了每家每年烧一吨煤,政府规定明年降4%,第一个变化可以改善自己家的炉灶,这些下去供暖方式和生活方式都会变,我们现在讲的能源与我们生产、生活、工业发展方方面面都相关,如果年持续降4%,这是巨大的压力,这个变化是极为巨大的变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整个社会要做低碳转型。
现在党中央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低碳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原因,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方向。低碳转型是循着这样三个叫做传导路线,或者三个基准在向下传导的,第一个就是用政策法律。因为气侯问题本质上讲是国际不公平,只能各国政府来提供,私营部门只能去配合,处于从属的地位。国家向国际社会进行了承诺,确定了目标,因此国家会采取一系列行政、法律的手段来传达这种压力,进行巨大的政策调整与改变。因为我们可以预期中国在未来十年、二十年间国家关于应对气侯变化低碳转型的政策与法律会有很高强度,很大力度的往下贯彻。另外一个手段就是市场机制。我们知道实际我们过去中国在1990-2005十五年间已经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已经降低了17%。实际过去,包括十一五五年也已经降了十四点几,过去这个阶段中国政府主要用行政手段,接下来我们也不怀疑中国政府行政手段的能力,但是单纯使用行政手段降低碳排放成本太高,因此要采取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这个经济手段就包括税收手段,价格手段,碳交易手段,以及相关的金融手段。就是要释放非常明确的价格信号,引导资源向低碳领域倾斜,释放强烈的价格信号,让人们对未来能源的价格成本有一个较高的成本预期,释放明确的信号要让那些高碳行业有非常明确的价格约束。因此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的结合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案。除掉这两个手段之后,对重要的一个就是要技术进步。因为低碳社会转型的本质或者叫核心的转变来自于技术。是我们的能源使用、传输、应用的过程中提升技术进步水平。同时在低碳技术方向对中国明天而言也是确保我们国家竞争的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因为如果其他国家比有代差,就是若干个十年的差距,比如航空领域,信息计算领域,制药领域都是差几十年,但是在新能源,与低碳相关的领域可以说大家只有年长没有代长,凭借我们的能力很有可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突破,形成我们的竞争优势。这就是弯道超车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行政手段,市场经济机制以及技术进步,三个传导下来就进入到低碳的核心领域,也就是我们能源领域,能源产业将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目前的能源产业第一个大的变化就是所谓可再生化,中国政府已经正式承诺到2020年我们的核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要占到15%左右。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这将导致一系列的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制能等新领域的迅速崛起。
另外一个中国能源变化的一个决战厂是我们煤炭的叫清洁利用。中国目前煤炭在一次能源中占到70%左右的比例,即便到2020年还会接近60%。因此我们煤炭的清洁利用将决定我们整个变化的胜败。接下来就是能源传输与利用的变化,低碳领域包括低碳交通,低碳消费,低碳碳汇,现在有点对低碳庸俗化,我有一次去电视台做节目,主持人问你怎么来的?我说我开车来的。他说就不够低碳了。我说我们不能不低碳生活庸俗化。我们讲的低碳生活不是压抑人们正常的生活需求,不是降低人们努力换来的生活质量,不是让我们当现在的苦行僧,而是在保证这些质量的同时,而是降低那些高档的消费。再一个就是转变整个国民体系的能耗降低下来。中国大约现在是我们消耗总能源是美国的四分之三,但是我们的GDP相当于美国的三分之一,我们的碳排放超过了美国10%。因此中国节能减排,低碳转型最重要的就是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能耗要降下来,我们有明确的,就是学习赶超的目标,美国是我们的三倍,日本是我们将近六倍,韩国比我们优秀的多。因此我希望中韩朋友在提高能耗方面做一些探讨。谢谢大家。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如确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8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