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聚焦人民币升值之争 > 人民币升值最新报道

人民币汇改时机视就业状况而定

来源:东方早报
2010年03月23日01:34
  湘财证券

  一国宏观经济政策无非为了实现以下三个目标:充分就业、产出稳定和可接受的通货膨胀。在中国目前储蓄率仍然较高、不会出现长期严重通胀,同时出口对就业依然很重要的情况下,决策者在制定汇率政策时,对于产出/就业的关注显然排序在通胀之前。曾有批评认为决策者对于经济过热/通胀反应滞后,这实际上是忽略了中国的实际国情。

  2005年“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人民币汇率改革开启之后的近三年里,人民币兑美元开始了单边升值的路程,并持续到此次危机爆发后重新盯住美元。而在汇改开始之前的2004年,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美元大幅贬值,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不仅来源于外部,看起来也符合自身利益要求。但另一点容易被人忽略:2004年春季,中国东部“珠三角”、“长三角”等出口企业密集的地区,首次出现了1980年代“民工潮”以来的“民工荒”。舆论当时普遍认为,中国劳动力总量有余,但供给结构与需求不匹配。这也许使决策者认识到,单纯依靠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来解决就业的方法已经受到了约束。因此我们看到2005年之后,不仅人民币汇改开始,出口退税等一系列出口导向政策也开始调整。

  可见,人民币汇率的改革始终不是单一的为了解决什么输入通胀问题、热钱涌入问题,制约人民币汇率改革何时启动的诸多因素中,就业和产出的稳定无疑是重中之重。

  但危机之后的2010年春季“民工荒”与以往不同。2009年政府为弥补外需缺口,进行了大规模的财政投资,这些投资在2010年将持续。此外,惠农政策、解决农民工当地就业以及提高最低工资等政策,在达到稳定返乡的农民工生活和就业的预期效果的同时,客观上减少了贸易部门的劳动力供给,并提高了非贸易部门工资。

  与此同时,出口恢复超预期,但出口产品缺乏定价权,这限制了贸易部门工资相对于非贸易部门工资的竞争优势,从而使得更多民工选择在财政投资集中的中西部或家乡就业。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2010年春季的“民工荒”与以往不同,与贸易部门竞争劳动力的力量并非完全来自市场本身,更多可能是政策的短期刺激。政策的不可持续性决定了目前放弃出口是不明智的。此外,有必要指出的是,上一轮的通胀经验表明,中国国内的通胀更多是与国内总需求有关,外部价格传导并不是主要因素。可见,靠人民币一次性升值解决“输入通胀”的观点与情理不符。

  理性的博弈者也应明白一个简单的事实:如果真的由于人民币升值过快、时机不当,使得中国经济再次下滑,无疑对那些受益于中国需求拉动的国家也会造成二次冲击。

  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无可避免。但具体的时机选择,参照2005年汇改启动的背景,我们可以看到,人民币汇率改革启动的前提条件是其对国内就业和产出冲击最小,在此基础上才会考虑汇率作为实现外部均衡的工具。
责任编辑:丁芃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