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土地市场上演的疯狂,不仅让住宅市场高温不降,各路产业投资商业地产的热潮也再次泛起。进入3月份,北京新开的商业地产项目就有6个,同时,来自迪拜、中国香港等商业地产项目都看中中国零售企业的资源和商机,在国内频频发力招商。这无疑让本就面临“开张难”的
商业物业感受到巨大压力。
境外商业地产中国找钱 3月19日,京城一家品牌音响公司的总经理陈丹枫女士接到了一份位于迪拜的商业地产项目——迪拜明珠项目北京路演的邀请。
这个坐落于迪拜沿海地段、可以俯瞰到朱美拉棕榈人工岛美景的大型综合地产项目,集顶级写字楼、国际零售商店、餐饮及五星级酒店于一体,总建筑面积高达181.8万平方米,从3月中旬开始,在北京、上海及香港举行首次亚洲路演。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项目在亚洲已经预售了500套,而其中一半的销量则来自中国。
但这其实并不奇怪。华人在迪拜投资房地产几乎随处可见,有商会粗略统计过,仅浙商就有十万人。甚至连迪拜首都阿布扎比机场都可以听到“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歌声。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金融危机影响过后迅速回温,让迪拜的地产投资者看到了中国零售业市场进驻商业物业的能力和商机,更让迪拜人相信,中国的有钱人确实多。
而对于中国零售企业来说,作为非洲及中东采购商转机必经之地的迪拜本身就十分有诱惑力。陈总经理告诉记者,进出口只收取5%关税,国内零售贸易均为免税;在自由贸易区内投资的企业,企业和个人所得均可以免税。
“现在有不少境外的商业物业到国内招商,新加坡、迪拜都有。”陈总经理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与国内相比,境外的商业物业开发相对成熟,投资环境、消费环境也比国内要好些。因此,不少有一定资金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企业都愿意选择在境外的商业物业安营扎寨。
千亿资本竞逐商业地产 当然,看中中国零售业资源的不仅是迪拜等境外商业项目,各路房地产开发商在国内也掀起商业地产的投资热潮,希望在商业物业上分得一杯羹。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一向钟情于“速战速决”销售模式的住宅地产开发商们开始转型。先是“声称只做住宅产品”的
万科地产首次公开声称将正式进军商业地产,接着,绿地集团、世茂地产等企业也纷纷表现出全面进军商业地产的意图,不断增加其商业地产的项目土地储备就达474万平方米。
而原本专注商业地产的开发商更是大手笔加码这个市场。宝龙集团、万达集团、中粮集团都在2010年表示持续推进商业地产投资开发。据
中信证券一房地产行业分析师估计,此轮投资热潮涉及资本保守估计都在1000亿以上。
3月23日,新公示的CBD东扩区规划的土地利用方案中,商业用地拔得头筹,成为开发商们下一轮投资的重点目标。
“虽然众多房地产开发商转向商业地产,在他们看来是种趋势,但就是在这种大趋势下,商业地产的危机也正在走近。”和拓(北京)商业管理公司策划总监刘东海告诉记者。
国内商业地产遭冷遇 但是,面对国外同行开始进入中国招商做生意,与中国商业地产商形成了直接竞争。真正的压力在2010年才刚刚出现。
高力国际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将有21个商业项目完工,新增供给的过剩将加剧市场的租赁和招商竞争,预计今年北京市中高档商业地产总体空置率将继续面临被推高的压力。
据记者了解,北京朝阳门11万平方米的悠唐和崇文门13万平方米国瑞城在2009年艰难开业,但至今依然是“部分”开业,商场里大部分的面积还挂着“即将开业”的围挡,情形很不乐观。而诸如华贸购物中心、银泰中心等已经投入运营的商业中心,无一例外人气偏低。
据记者调查,在现有运营的购物中心中,经营状况好的占27%,一般性的占51%,差的占22%,尤其大型购物中心的经营状况更是表现一般。
“在一线城市,商业地产尤其是零售业地产已经供大于求,但毕竟国内消费人群的购买力有限。因此,许多零售业企业纷纷出走海外,以期与东南亚零售商争夺境外的市场份额。”刘东海告诉记者。
面对外资巨头商业项目的冲击,中国的商业地产亟待消化库存。(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