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并购路
在沃尔沃之前,吉利已多次在“并购舞台上”施展财技、小试身手。
可查资料显示,吉利早在2002年即已迈出并购步伐,当时收购的对象是李书福四弟李书通的上海杰士达汽车。坊间的说法是,小李原想借造杰士达与其兄李书福一
争高下,结果“败走麦城”,最后只得把“烂摊子”交给李书福,黯然引退。
随后,李书福手中魔棒一挥,杰士达变身上海华普。李书通也遵守了君子协定,他在2005年回老家台州创办了1家名为浙江巨科铝业的铝加工企业。
李书福随后几年的收购举动多与资本市场有关。
2004年1月,李书福通过收购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国润控股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ProperGlory32%股份,从而间接控股国润控股20%股权。随后,国润控股更名改为“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这就是目前为公众所熟知的吉利在香港的上市公司。当年8月,浙江省发改委批准吉利收购ProperGlory全部股份的计划,吉利由此从“相对控股”变为“绝对控股”。
A股也是李书福的努力方向,不过均铩羽而归。从2003年年中开始,为谋求国内A股上市,吉利曾试图购并
全柴动力30%的股权(600218),双方一度相谈甚欢。但2004年5月中旬,全柴动力公告称“终止接触”。
2004年6月,吉利又将自己的收购目标锁定深交所上市公司
西北化工(000791)。据业界当时透露,吉利的计划是斥资约1亿元人民币,收购西北化工30%-40%的股权。但随后便没了下文。
在经历了2004年、2005年的汽车市场持续低迷后,从2006年起,李书福的并购目光开始瞄向实业领域。
2006年10月下旬,吉利与著名的伦敦黑色出租车生产商——伦敦主板上市公司锰铜控股公司签约,吉利旗下的吉利汽车以每股2.5英镑的价格认购锰铜控股570万新股,摊薄后吉利汽车持有锰铜控股23.2%的股份,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同时,双方成立注册资金为5300万英镑的合资公司“上海英伦帝华”,吉利占股51%。合资公司生产TX4,设计产能2万辆。今年3月中旬,因连年亏损,锰铜公司首席执行官JohnRussell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计划以每股0.7英镑的价格向吉利出售51%的股权,从而使吉利控股该公司股权达70%以上。
2009年3月,吉利挥师澳大利亚,成功收购了全球第2大自动变速器公司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公司(DSI)。DSI也是迄今为止吉利最为成功的并购之举,因为其将获得国内目前最缺乏的、最核心的自动变速箱产能和技术。这个案例,在去年经常被用于和四川民企腾中重工收购通用旗下悍马品牌做比较,前者叫好一片,后者质疑连连,并在今年初宣告流产。李书福透露,悍马曾找过吉利很多次,但吉利对它不感兴趣。他表示,收购DSI公司是他2009年最满意的工作。
今年2月底,就在收购沃尔沃汽车的关键时期,吉利又进行了一次预热。其与总部在杭州萧山的中誉集团签订协议,以完全收购的方式将中誉集团下属的浙江中誉汽车有限公司资产(下称“中誉汽车”)收入囊中。
据吉利网站显示,除杭州总部外,该公司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湘潭、济南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拥有年产40万辆整车、40万台发动机和40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能力;现有吉利熊猫、帝豪EC7、TX4以及吉利自由舰、吉利金刚、吉利远景、上海华普及中国龙等10余个系列,30多款整车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