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近一年,国药终于如愿将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下称“上海医工院”)收入麾下,四川抗生素研究所(下称“川抗所”)相关划转也开始逐渐浮出水面。
至此,医药央企“5进3”收官。
虽然作为国内医药行业的绝对龙头,但在其利润构成中,80%来自于国药控股(01
099.HK)代表的医药企业,即便重组的中生集团生物制品有持续高利润贡献,也始终难掩国药在医药工业上的明显短板。更迫切的问题在于,整合出山的新上药稳踞华东,央企另一巨头华润一直从未停止收购的野心和脚步,在新医改基层下沉的推动下,各地区域龙头也并不甘示弱,纷纷结盟对抗。
“内忧外患”之下,上海医工院之于国药,已经是必须拿下的一张王牌。
在中国医药研究领域,上海医工院一直是一个骄傲的存在——它是央企序列中唯一的医药行业科研院所,2008年销售收入9.1亿元,下属两家工业企业,现代制药(600420.SH)和上海现代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业绩很好。
不仅如此,有30余家上市公司以其输出的科研成果作为主要产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甚至很难估价。
“这么长时间一直没有并入医工院,就是因为医工院方面的阻力很大。”一位接近国药集团的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透露,“医工院效益很好,根本不想并进其他的集团,担心决策上会受制约,央企序列也要降级。”
“此外,很关键的一点是,科研队伍为主的医工院并不认为,长于商业流通的国药集团也会同样精通研发,他们很担心未来的决策走向。”该人士告诉记者。
此前,有分析指出,医工院对并入国药的抗拒态度中,很可能还有对于旗下优质资产现代制药权利归属的担心——按照国药目前的整合思路,相同业务模块都会打包在一起,体现集团优势,那么,医工院下属的现代制药就很可能被划入新国药可能的“工业部”。
但至少现在看来风险还没有那么紧迫,12日,现代制药公告指出,“此次医工院股权变动对公司实际控制人和控股股东并无影响。”
“作为交换条件,将川抗所划入上海医工院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一位接近上海医工院方面的人士谈道,一方面,在国药集团内,上海医工院必然要作为研发平台,相关研发机构都会归至旗下,整合发挥协同效应;另一方面,由于川抗所历史上与上海医工院有历史关联,此番划转,也算水到渠成。
资料显示,作为我国主要的药物研究开发机构之一,川抗所在众多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重大品种产业化方面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仅丁胺卡那一项已累计创造数十亿元产值。
记者从国药方面了解到,事实上,在今年春节之前,国药内部很多人就已经知道了川抗所划转医工院一事,“具体人事任免没有确定,但划转应该不会有变化了。”一接近国药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