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如何看待中国的高储蓄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0年04月16日03:43
  本报记者 龙昊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 :中国的发展是否是造成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个原因?近日,在京举办的金融危机后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研讨会上,与会者对此予以否定。北京大学教授陈平指出,对金融市场不尽完善的经济和金融研究是导致危机的核心所在,并认为一些美国研究者误将中国的低储蓄率、高外贸盈余、低汇率水平或中美贸易不平衡作为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

  该研讨会由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BTC)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联合举办。会上对外发布了《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地缘政治和环境视角》和《大崩盘2008》两本新书。

  美国病导致金融危机

  有人认为,当前世界信贷危机源于美国和其他地方过度的信贷扩张,其潜在的根源则是超额储蓄国家的高储蓄。矛头直指中国。

  在著名经济学家、墨尔本大学经济系教授Max Corden看来,高储蓄并不会必然导致危机。他说,从全球角度看,美国是最大的一个经常账户赤字国家,而中国是最大的经常账户盈余国家。但同时也应看到,英国、西班牙、澳大利亚包括日本和德国,这些国家都是经常账户赤字国家,如果把这些国家的经常账户盈余加在一起,可能要大于中国,把失业率甚至危机归罪于中美贸易失衡是不公平的,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是金融系统本身的问题。

  陈平分析说,美国的金融问题始于20世纪80年代前总统里根自相矛盾的经济政策。里根一边大肆军事扩张,搞星际大战计划补贴军火工业;一边大量减税,放松金融部门管制。公共债务、预算赤字持续增长。里根用发债来填补财政缺口,不惜抬高利率,促使美元升值,从而自毁美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导致制造业大规模外移。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无论汇率怎样波动,美国总是持续贸易逆差,而德国和日本持续贸易顺差。这与汇率无关,而是体制和政策所致。德日模式的竞争,追求市场份额和技术领先,把企业利润投入研发与扩大海外市场。美国模式追求股东短期的最大利润,不惜牺牲产业的长远利益。美国有着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资源,却在军事开支与金融投机上浪费大量的资源。

  如何看待高储蓄?

  为什么中国的储蓄率比工业化国家更高,或者为什么穷国最终会补贴美国这样的富国?一些西方观察家宣称,中国的快速增长不是依靠技术进步和组织创新,而是依靠压低工人工资和家庭消费实现的。因此,他们声称,人民币升值不仅会解决美国持续的贸易逆差问题,还将刺激中国的消费从而造福中国。陈平认为,事情并非这么简单。

  中国的高储蓄主要来自企业而非居民。陈平说,单独考虑家庭行为无法解释中国的高储蓄之谜,应该通过企业行为来看。中国大银行的存款组成——城乡居民储蓄约占50%,而企业储蓄高达30%以上。中国高储蓄的原因是信贷市场和营销网络的不对称。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的王小鲁和樊纲指出,中国目前缺乏一套合理的资源税体系和国有企业红利分配制度,使企业储蓄成为了带动总储蓄率上升的主要因素。

  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肖耿教授通过分析决定国企收益率的因素后认为,这些因素是造成中国不平等程度和储蓄率水平不断升高的原因之一。

  陈平建议,从国际经验看,德国金融市场监管较严,给予着德国工业坚定的支持,日本20世纪90年代错误地采纳了自由化建议,开放其金融市场,导致经济10年停滞,失去了发展机会。中国在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的学习和试验中,必须取谨慎的态度。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何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