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公司报道 > 可持续发展

海尔“低碳”供应链的整合难题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张淑芳
2010年04月18日14:49

  将上游供应商引入模块化的供应模式,但如何解决减排与低成本的矛盾仍待观察

  主案

  哥本哈根会议将“低碳”一词深深刻在国人心中,同时也让耗能大户家电业的竞争态势悄然发生着变化。

  近日,海尔高调宣布推出“低碳”战略,联合拥有全球顶级研发能力的8大供应商,主导组建了全球首条“无氟变频空调低碳产业链”。随之而来的是,美的、松下等家电厂商也都纷纷表态全面推动低碳产品的普及。

  然而,正如业内人士指出的:作为家电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海尔试图以“低碳”撬动整个产业链,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低碳”目前只是一个美好的理想,如何量化尚很难界定。

  “低碳”只是第一步

  海尔如果想通过实际行动使这一理论的说辞变成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必须要在两个方面做到“低碳”:一是产品本身的研发,其次是整个供应链的整合。

  最近,海尔联合8家供应商加盟,包括三菱、霍尼韦尔、金龙、三花、菱电、松下、台达、瑞萨等,共同组建了全球首条“无氟变频空调低碳产业链”。据海尔集团企业文化中心对外宣传部总监孙鲲鹏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这一全球低碳行动,以“双百方针”为指导,即定频空调100%一级能效、变频空调100%无氟。

  对于海尔在业界这一看上去很“引领风潮”的做法,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院长何明珂认为,“低碳”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对低碳物流特别全面、系统的定义。海尔如果想通过实际行动使这一理论的说辞变成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必须要在两个方面做到“低碳”:一是产品本身的研发,其次是整个供应链的整合。

  确实,低碳排放如何操作,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尽管环保节能不一定和更少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等,但是作为“低碳”的同义词,前者已经越来越被市场接受了。于是,企业也就有了在这方面进行正面传播的动力。

  据悉,欧洲销售的空调产品已经100%无氟,日本无氟变频空调已经占到了95%以上,而这一热潮也正在进入中国。孙鲲鹏说,此次联合上游的8大供应商组建无氟变频空调低碳产业链,就是意在将上游供应商引入模块化的供应模式,让产品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所谓“供应模式模块化”指的是:通过企业与供应商共同设计、优化模块的合作模式,确保企业最优化成本的支配和产品研发速度,从用户的需求入手,以更低碳、更环保的要求来优化材料、部件,在产品本身以及产品功能上,共同做到低碳环保。孙鲲鹏说,海尔通过标准化、模块化的开发,不仅达到了提升质量的目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当记者对海尔的这一模式提出怀疑:是否依然处于规划阶段,而并无进入制造实施阶段时。孙鲲鹏表示,“海尔空调与供应商间的合作已进入到模块化模式的实战阶段”。

  孙鲲鹏解释说,区别于以往供应商只是单纯的提供零部件,现在供应商已经全程参与到海尔产品部件模块的设计当中,并应用到产品的生产制造环节,供应商与海尔一起研究,以求低成本高质量地满足用户需求。

  即需即供模式

  既要做到即需即供、以终端驱动生产,更要放弃标准化产品的竞争,使产品本身的个性化既能符合消费者需求,又能实现“低碳”的追求,这其实是对海尔整合供应链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一个产业链的形成离不开上下游的配合。清华经管领导力研究中心研究员秦合舫指出,原来厂商更多的是提供标准化产品,从整个供应链角度来说,这不一定是最经济的。和上游合作更紧密之后,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即对内模块化、对外个性化。

  “这是未来产品发展的潮流,因为通过不同模块之间的组合,可以产生很多的产品品种,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个性化是要在模块化的基础上,而且要在有限的模块组合范围内最大限度达到个性化。”秦合舫表示,产品的模块怎么设计是一个很大的学问,需要和上下游之间紧密配合才能实现。

  在何明珂看来,供应链是资源的整合和集成,从原材料、制造商、分销商,最后到消费者,在这个链条中占用的资源越少,就越“低碳”。他认为,像海尔这样的制造企业属于产业链条上的核心企业,如果它能够把整个供应链整合起来,通过现实让业内理解什么是“低碳”,将会起到示范效应。

  一条“低碳”供应链的建设,必须要求供应商和企业从设计到理念都保持一致,并且要求供应商提供的部件规格都是一体化的。这样的产品模式,与海尔提倡的“即需即供、按需供应”的销售模式是相符合的。

  孙鲲鹏说,海尔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商业模式,更多地体现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快速性、准确性上。目前海尔的库存周转天数是5天,而行业里多是20多天;海尔应收账款的周转只有2天,但是行业里多是50多天。海尔的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比同行少,说明大部分企业只是把货压到了渠道,并没有真正卖出去,因此款回不来。

  事实上,“即需即供”并不是一个新事物。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模式,是2009年海尔“去制造化”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海尔进行了“即需即供”的库存改造。以空调业务为例,原先海尔各地的销售分公司——海尔工贸的仓库已经取消,现在的主要功能就是接单,再将所有的订单反馈到生产线上。因此,海尔每台生产线上的机器都是有订单的。

  目前,海尔不仅要做到即需即供、以终端驱动生产,更要放弃标准化产品的竞争,使产品本身的个性化既能符合消费者需求,又能实现“低碳”的追求,这其实是对其整合供应链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模块化可以降低成本。现在主要是降低不必要的损害,提高了供应链的紧密度,降低无谓的消耗。其中,需求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譬如,供应商如果按海尔标准生产定制产品也能够达到标准化产品的量,那么成本不仅没有增加,反而降低了。”秦合舫说。

  真正的“低碳”有多远?

  如果能够在总成本上有所降低,这样的尝试仍然是有好处的,但是未必和“低碳”有必然的联系。海尔目前也只是先卡位,在战略上有个准备,但短期之内体现不到实际的效益上。

  事实上,海尔通过“模块化”模式来试水“低碳”的做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低成本、优化流程的效果,但是对于全面实施所谓的“低碳产业链”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和不确定性因素,甚至如果单纯以“低碳”原有的“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概念衡量,海尔此举不免有着不小的“作秀”嫌疑。

  当然,目前很多公司所提倡的“低碳”,也都是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北京日盛钟鸣咨询有限公司咨询总监张晓牧表示,按需生产可以减少库存,但是运输和包装环节是少不了的。譬如,标准化产品的流通渠道是从制造商到分销商,再到卖场,这样的链条里,产品都是统一运输,可能是一个集装箱统一发货。“而按需生产,对时效性要求更高,要为每个产品进行包装和运输,这样可能造成的物流成本更高,碳排放量更高。”张晓牧指出,低碳要求减少包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这与物流追求低成本、高效率的本质是有所违背的。

  显然,如果海尔能够在总成本上有所降低,这样的尝试仍然是有好处的,但是未必和“低碳”有必然的联系。

  只有当国家对企业的环境污染程度征税,企业在“低碳”和环保方面的布局才能显现出效果。“海尔目前也只是先卡位,在战略上有所准备,但是短期之内体现不到实际的效益上。”乐思门咨询总经理胡珉如是评价。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思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