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专家:期指市场成熟度出乎想象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2010年04月22日08:40
诞生次日便经历了一场“单边市”洗礼的沪深300股指期货,截至昨日的四个交易日内共成交45.65万手(按单边计),总持仓则逐步增长至6319手。
作为基础性衍生产品,沪深300股指期货于上周五的平稳顺利推出,开启了中国金融期货时代的大幕,但也因本周一相对现货超跌的表现及“双刃剑”导致的大盈大亏,引来争议。一些海内外专家在昨日接受包括《第一财经日报》在内媒体的采访中表示,市场交易量远超出预期固然可喜,而市场的成熟度或其运行质量也已出乎想象。
期货专家方世圣:依据经验,曾预估上周五挂牌交易后的前15分钟没有行情,因为投机者在现货还没开出来的时候缺乏参考的依据会比较彷徨。但是15分钟后已有了一部分交易量,且令他更惊讶的是按0.2、0.4个点跳动的成交价格是非常连续的。而台湾1998年推出股指期货的第一天,最高买、最低卖的两个价位相差很远,偶尔成交一手,日成交量10万手也是台湾花了一两年的时间才达到的。
对于刚开始两三天就这么大的交易量,有些人会觉得“很恐怖”,但经验认为,盘子下跌的时候量比较大,股指期货一定是这样,现货市场跌的时候量比较大,现货市场涨的时候量比较小。这几天现货市场在跌,所以它的量一下子放出来了。因为股票做空是不容易的,更何况目前内地的所谓融券是一个试点的性质而已。而且他称,目前的期指市场流动性非常好,其实是也给即将进来的公募基金或者券商的自营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舞台,可提供足够的相应对手盘。他还预言,也正因为上海这个市场实际上已非常有效率,在日本、美国、我国香港最多就是一年时间的套利机会,“搞不好只有半年”,而我国台湾因当初没有ETF且不允许做程序化交易,导致套利机会存在了两年。
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康:1997年股市下跌时是两三个跌停板,但是昨天沪深300指数及各方面的指数上升很快。要判断周一的不正常现象是不是股指期货造成的积极功能,这需要对比考察,况且上周末房地产的调控是2006年以来调控力度最大的一次,第二天住建部又继续出规定,加之周一美国投行中业绩最好的高盛被其证交会经过法律程序起诉,导致整个海外股市大幅度下跌。综合判断,这四天虽不能得出任何具有决定性的结论,但这四天的走势判断比原来设想的更理想,不仅成交量、参与度超出了预料,且从价格回归的角度来说,这四天的走势确实显示期指作为稳定器的作用使得中国资本市场更加健全。
美国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董事总经理郑学勤: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这种结果是非常理想的,这个市场是很成熟的市场,这也可以解释这些大部分在做套利的投资者知道怎么做市场,怎么应付市场的环境,故在一开始出现这种交易量不是特别让人奇怪的事。反过来说,这也是一件好事。而因时间的先后把股市与期市的大跌变成因果关系,是机械的理解。事实上,在中国参与度是50%左右,5000个人拉动股市也不是很可能的事情。另外十几万手的交易量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但同时参与市场的人对于风险管理做得很好,而这也归功于投资者的资格审查和这三年的投资者教育做得非常好。
东证期货总经理党剑:前天晚上与几个关注国内股指期货的外籍人士交流,他们竟觉得国内这一新生市场不像一个刚开出来的市场,而像做了很多年的市场。事实上,50万元的投资者门槛使得现在参与的人当中,以已经成熟的投资者为主,而他们不是有羊群效应的。至于有人觉得盘面的涨跌当中波动性有点儿大,但是这种波动性也是这些投资者对于行情尤其是依据于实时的现货行情判断使然。东证期货三天来共交易了17000多手,但三天盈亏相抵也只有800万元。本周一这么大的行情,如果是有过跌6%情况的期铜交易,一个亿的盈亏都有,所以市场成熟度出乎我们想象。
海通期货总经理徐凌:公司截至前日开户量为465个,其中来自证券的客户占47.09%,且期指客户权益6.29亿元,但其中3.5亿元来源于商品期货市场,而客户参与股指期货交易占比61%多,证券盈利的客户和商品期货盈利的客户基本上也都是一半对一半。出乎意料的是,由于第一批参加股指期货交易的客户的素质非常高,本周一曾非常担心的大跌后会有强平的可能并未出现,“参与交易的几百个客户当中没有一个客户需要我们强平的,也没有一个客户打电话,要求追加保证金的”。
中金所相关负责人:四天来市场“总体来看还是成功和顺利的”,不仅技术和交易平稳,而且投资者也比较理性,市场流动性比较好,均衡性很不错,与现货结合度也是不错的,从专业角度来看这就是市场稳健成熟的表现。另外,市场的风险管理做得不错,客户的风险管理做得也很好,故期货公司目前为止没有出现客户强行平仓的情况。但他亦表示:“现在不能高估市场的作用,目前只是一个起步。”也正由于市场还是一个婴儿,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慢慢发育成熟,并需要呵护。
作者:罗文辉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进口商品吸收国内“纯购买力”,恰恰有利于抑制通胀。
搜狐财经社区话题
不知道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是哪部分人的CPI,反正和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