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饱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光伏行业迎来了4月之春。
月初,江苏中能副总经理吕锦标在德国考察,彼时的德国乍暖还寒,但光伏投资热潮却已开始兴起,“去年德国全年光伏装机容量为3.1GW,而今年仅上半年就超过了3.1GW,势头强劲。”
吕锦标在考察中发现,不仅是德国
这样的老牌光伏需求大国光伏需求旺盛。今年以来,意大利,捷克等国家也兴起光伏建设浪潮,这也让中国的光伏企业出口一路攀升。
来自中国机电商会光伏分会的预测显示,2010年,全球太阳能光伏需求将增长25%,而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将增长15%,中国光伏企业迎来了自金融危机以来的最美好时光。
扩张浪潮 疯狂扩张,是今年来国内光伏企业的主色调。
“一天24小时,三班倒,机器一直是满负荷在运转。”4月20日,吕锦标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吕告诉记者,进入2010年之后,买家提货速度非常快。此外,除了长单,江苏中能还有一些零售也在增长,“在零售方面,我们可以适当的提提价,即便如此也不愁销路。”
在明显回暖的行情之下,江苏中能扩张增速。据记者了解,目前江苏中能核心业务共分两块,一是多晶硅料业务,目前产能已达1.8万吨,为国内最大的硅料厂,二是硅片业务,目前产能为500兆瓦,到年底产能将超过2000兆瓦。
“我们现在每个月硅料的产量在1200吨到1300吨,在逐步上提,到了年底产能可以达到2.1万吨,大规模生产能降低成本,我们目前的成本在35美元/公斤,到了年底就能达到30美元/公斤。”吕告诉记者。
而在硅片上,江苏中能也投入重兵,4月初,江苏中能母公司
保利协鑫出资8.54亿元收购了无锡高佳太阳能公司70.19%的股权,收购完成后,高佳太阳能成为该公司的附属企业,高佳太阳能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硅片的生产,去年其产能达到了300兆瓦。
“此前我们的硅片多是由一些工厂代工,这样一来,在成本、质量和交货期上很难控制,现在我们自己大规模的做,上述问题就会解决了。”吕对记者说。
“回暖从去年下半年就已开始,不过春节后更为明显。”江西赛维LDK新闻发言人姚峰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行情火爆造成供不应求,有些产品需要至少提前两个月才能订到货,“目前的情况是,有人加价都拿不到货。”
在遇到金融危机之后,急速扩张的赛维曾一度停滞。不过在去年年底,赛维扩张的脚步重启,其从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华融国际信托获得了总计为10亿元人民币的贷款用于扩大规模。据姚峰透露,赛维硅料产能在今年年底将达到1.5吨,“我们的工人已从2006年的200人增加到了如今的1.5万人。”
“赛维早在2009年初就已经预测,金融危机对光伏行业的冲击是6到16个月之间,到去年下半年,光伏行业复苏明显,2009年的销售主要集中在下半年,进入今年以后,销售势头更好,厂商忙于扩张在情理之中。”姚峰透露,目前投资硅片业务,几个月的赢利就很可观,一些小规模投入的公司一两个月就能收回投资。
来自江西省官方的数据显示,2009年,江西共有光伏投产企业37户,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16户,其中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年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而2010年,江西光伏产业收入将达到20亿元,同比实现翻番。
而其他国内主要厂商也忙于扩产浪潮中,无锡尚德投资者关系经理张建敏对记者表示,尚德一直在按照计划扩大规模,去年出货量在704兆瓦,而今年也达到1250兆瓦,英利绿色能源投资总监苗青对记者透露,去年其销量是525兆瓦,而今年将超过950兆瓦。
外热内冷 “光伏业迎来小阳春主要得益于出口的大幅度增长。”吕锦标对记者说,在近期考察德国市场的过程中,他发现,此前曾让我国光伏业界一片哗然的德国光伏发电补助下调议案的即将推出,不仅没有使德国安装光伏发电工程减少,反而出现了大幅度上升。
德国市场对我国光伏企业影响巨大。据记者了解,2009年德国占全球光伏安装总量的50%,在该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去年我国光伏业98%以上的产品用于出口,其中大部分流入了德国市场。
吕锦标分析,之前传出德国下调上网电价补贴的正式实施日期是今年4月1日,这直接导致不少企业努力赶在此前把工程做完,拿到未下调之前的补贴,这让德国在今年不到半年的装机容量就超过了2009年全年。如今,这一法案最终可能将推迟到今年7月实施,他判断,在7月之前,德国市场还会迎来新一轮的增长。
在吕看来,即使德国在7月下调光伏补贴价格,也不会对我国光伏企业造成太大冲击,他认为,这次补贴下调是基于之前光伏补贴法案基础之上下调15%,而2009年,多晶硅等原材料价格已经从高峰期的400多美元/公斤下降到60美元/公斤,企业生产成本也在下降,因此对企业影响不大;另外,欧洲其他市场也在今年逐步兴起,这将使得我国企业出口前景更为良好。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iSuppli预测,在今年,随着意大利、捷克、美国等新兴市场的崛起,其市场需求将占到今年预期增幅的50%。数据显示,捷克规划2013年装机容量将增长到2008年的10倍,希腊增长到30倍,保加利亚剧增到600倍。
不过,海外市场热浪滚滚,国内市场依然寒意未消。
“今明两年内,国内市场光伏产品销量很难超过5%,95%还是要靠出口来拉动。”常州天华新能源公司总经理谢潇拓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在敦煌10兆瓦项目之后,国内的光伏建设虽然热火朝天,但实质性进展并不多,很多地方虽然做出了很多建设光伏电站的计划,但仅是停留在蓝图上面,而一些在建的项目,规模普遍较小。
谢潇拓说,目前光伏企业对国内建设虽有热情,但短期内很难打开局面,只得依然寻找海外市场。他认为,造成目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光伏上网电价补贴法案迟迟不能出台,导致很多投资者观望气氛较浓,而去年出台的“金太阳工程”与“太阳能屋顶”计划对产业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
此外,对于国内光伏电站建设,国家相关部门仍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4月初,国家发改委核定了宁夏发电集团太阳山电站、中节能太阳山电站、华电宁东电站、中节能石嘴山电站4个光伏电价,核定临时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1.15元。
“在未来几年,光伏上网电价采用一事一议的办法不会改变。”一位不愿具名的大型光伏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他认为,之所以光伏上网电价迟迟不能出台,主要就是“补不起”,而目前,政府对补贴的心理价位和企业的心理价位相差巨大。
“即便去年的敦煌光伏项目补贴为1.09元/千瓦时,政府仍觉得太高,财政目前不可能拿出那么多钱,如果能降到0.7元左右,才可能被普及。而目前企业期望的补贴是在1.3元/千瓦时以上,如此情况之下,政府进退两难,上网电价也就难产了。”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在业界人士看来,国内上网电价不出,国内市场仍将难有起色。(叶文添) (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