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讯(记者江宜航) “红薯是促进机体健康的食物,不但在缺粮时期大有用武之地,而且在富裕时代也是平衡膳食结构、促进城乡居民健康长寿的食物。”在日前举办的光友“红薯之路”第二届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建议,国家应尽快出台扶持政策,加快发展红薯产业。
“应对南方百年不遇的干旱,最有效的措施是发展红薯产业。”中国甘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刘庆延表示,当前中国种植的大宗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玉米和红薯。从这四大作物的生存潜力比较,红薯适生力强、最具抗旱、抗涝和抗瘠薄功能,一般瘠薄地亩产鲜红薯可达2吨,土质佳者可达5吨以上。每当遇上旱季,小麦、玉米、水稻绝收,而红薯却能在灾后立即恢复生机。
据刘庆延介绍,中国曾是红薯生产大国,1950年—1980年间,年均种植面积1.46亿亩,年均总产鲜红薯1.1亿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80%。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细粮增多,而作为传统粗粮的红薯逐步从主食退出,代之以饲料为主,年种植面积开始递减。到了2008年,中国红薯种植面积降到0.708亿亩。可喜的是,随着城乡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红薯开始作为健康长寿食品进入宴席,成为城乡居民生活的必需品,部分地区的红薯资源开始出现稀缺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