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最后是否受到法律的惩处,高盛的道德操守业已受到严重质疑。国内有投资者呼吁,取消高盛的农行主要承销商决定。这是意图封杀高盛,这将使中国落入“义和团”的氛围之中,中国需要金融,更需要金融规则,封杀高盛不如起诉高盛。
高盛的金融帝国来自于信用与技
术,但最后却为厚利所惑,亲手摧毁了信用。泡沫经济成全了高盛,也摧毁了高盛。相比在国际市场,高盛对中国公司的行为更加恶劣,或者说更加精明。2010年,高盛旗下全资子公司GSPharma持有创下A股最高发行价的海普瑞4500万股,以148元的发行价计算,高盛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将浮盈65.89亿元。2007年,西部矿业上市,业绩每股0.81元,股价最高68.50元。高盛以9615万元人民币的投资,上市后套现70亿元,套现时高盛鼓吹大蓝筹。两年后,西部矿业业绩只有每股0.02元。
作为策略投资者,高盛于2006年4月28日入股工行,以25.822亿美元的总价认购164.76亿股工行股份以来,4年获利近120亿美元,增4.65倍。根据当时签署的协议,高盛持有50%股权于今年4月28日解禁,剩余的50%将在今年10月20日解禁。如果市场传闻属实,高盛在28日以后将出售15%到20%的工行股份,那么,高盛将套现10亿美元。
高盛进入中国始于1994年,在北京和上海分别开设代表处,正式进驻中国市场。在以后的十几年里,高盛在帮助中资公司海外股票发售中,一直占据领导地位,中国电信(现中国移动)、中石油、中国银行(香港)、交通银行、中国银行香港上市等的背后都有它的身影。到现在,高盛在亚洲的收入一半以上来自中国。
不仅如此,高盛还曲线主导双汇高管MBO交易,双汇迟迟不向公众投资者如实披露。2006年4月的交易,直到2009年11月,国外媒体爆出“高盛集团已经同意以1.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所持有的双汇集团50%的股权,并于上周同鼎晖投资签署了出售协议。这一交易将套现约1.5亿美元。高盛计划很快将再次出售所持双汇集团的股权,将其在双汇集团的持股比例降至5%”后,双汇发展才在2009年的最后一天发布公告承认了此事。高盛还是雨润的外资股东,在中国猪肉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更恶劣的是导致巨亏的中航油事件中,高盛所起的作用让人痛恨。美国康奈尔大学金融学教授黄明,曾经作为中航油(新加坡)事后聘请的衍生产品专家顾问,对中航油与高盛之间的合同与交流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的专业结论是,高盛在与中航油(新加坡)的交易过程中涉及的问题要远比在本土的问题严重得多。2004年底,中航油(新加坡)在与高盛的复杂衍生产品交易中巨亏40多亿元。
高盛在中国有着宽广的人脉,他们屡获特殊待遇。2004年,高盛通过收购中国政府银行不良资产、合作证券公司等业务,顺利地获得了进入中国市场所需的各项政策支持和资源。同年12月2日,高盛宣布高盛高华成立,被誉为是高盛拓展中国业务的里程碑。
高盛是国际投行在中国盈利的“杰出代表”。让人郁闷的是,高盛赚了大钱,我们还得感谢高盛。如某些人士所辩解的,如果不是高盛这些国际投行的“革命友情”,国际投资者不会认可中国的金融机构,工行等无法在海外上市,中国的金融改革就不会成功。作为对高盛国际地位的认可,中国农行H股的承销商又选择了高盛。
对于国际投行的上述行为,我们在扼腕之余,却有数个不解。
西部矿业国内上市,正值资源股高峰,为何要引入洋和尚念经?西部矿业因此变成国际化企业了吗?没有。收获是前美国财长保尔森访华时去了西部。
中国人好面子。据高盛有关人士透露,时任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总裁(现为中国工商银行行长)的杨凯生正在美国访问,所有的人都不愿见中国来客,唯有保尔森请他到高盛总部会面。这显然让人毕生难忘。
我们不可能封杀高盛,也不可能封杀所有的国际投行,但中国可以通过法律保护国民的利益。中航油事件时,有学者曾经建议起诉高盛旗下公司,最后未果;双汇信息披露不实,有律师请求监管层出具意见,最后诉诸法律,同样不了了之。
虽然高盛在美国国内受到讨伐,但高盛还不敢把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出售给个人,这是出于对法律的忌惮,而高盛对中国企业屡屡出手,却仍被捧为座上宾。法律是否受到尊重,这就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不要封杀高盛,要约束高盛;不要尽信国际投行,要相信中国的内生市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