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先安: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推迟加息时点
来源:
经济参考报
2010年05月04日08:17
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先安,3日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与其他货币政策手段相比,央行显然偏爱数量型货币工具,可能是担心利率政策起不到紧缩作用。5月2日央行决定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加息时点将被推迟。
董先安说,中国利率政策与美联储不同,央行是直接通过调整商业银行对客户的存贷款利率来执行货币政策,这就可能会使利率政策的预期效果在传导中出现差异。从资金供给上看,贷款利率相对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的提升,不会使银行压缩贷款,反而使银行有更大动力增加贷款。如2007年,央行利率持续走高,而商业银行的超额备付率持续下降,贷款占比,特别是长期贷款的占比不断走高。简而言之,提高利率将使银行有增加贷款供给的动力。
再看提高利率对贷款需求的影响。在普通商品市场上,价格提高会减少成交,但是,贷款市场的特点可能会弱化利率对贷款需求的挤出效应。因为,贷款市场并非是一个利率出清,价高者得的完全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倾向于通过一个低于出清的利率进行贷款,并通过信贷审查等方式进行信贷配给。这样,普通的贷款市场上需求是大于供给的。如果银行愿意接受更高的风险,它可以在不变或者稍高的利率下放出更多的贷款。而贷款利率的提升,恰恰提供这样一个风险补偿。贷款利率的上升,会使以前风险偏高、利润无法覆盖风险、需要慎重审核以判断是否发放的贷款,因为现在利润的提高,而变成可以接受的贷款。
“综合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分析,短期内可能出现以下情形:加息后贷款有可能扩张,而非有效紧缩。”董先安说。此外,考虑到名义利率远低于真实资金价格的情形,企业资金需求旺盛,小幅度加息并不能抑制贷款需求。因此在中国当前的环境下,准备金和贷款额度控制是相对于利率更为直接有效的工具。
不过,董先安提醒说,高频调整准备金率的代价很大。因为它会挤压中小企业贷款,不利于解决就业、收入分配和启动内需。何况准备金上限在18%左右,目前已达17%,未来上调空间也就还有1至2次。
上网从搜狗开始
进口商品吸收国内“纯购买力”,恰恰有利于抑制通胀。
搜狐财经社区话题
不知道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是哪部分人的CPI,反正和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