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国务院鼓励民间资本“新36条”正式公布 > 国务院鼓励民资各方评论

《瞭望》:为民间资本进军垄断领域清障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韩保江
2010年05月11日11:23

  需来一场观念革命,给予民间资本真正的国民待遇,把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利国利民的长远大计

  温家宝总理不久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就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政策安排。这其中包括: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如交通电信能源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国防科技工业、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领域;支持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投资商贸流通产业;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技术攻关,帮助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鼓励民营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建立健全民间投资服务体系,加强服务和指导,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环境。清理和修改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法规政策规定,清理整合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产品和服务进入政府采购目录等。并且特别强调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抓紧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切实将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重要方针。十六大以来,为深入贯彻这一重要方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间投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的36条具体政策。

  党中央和国务院如此重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强调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垄断领域,不仅是由于非公有制经济原本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是因为它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可以这么说,我国的经济发展正是由于有了这样一块民间资本而充满活力,我们的生活正是由于有了个体私营经济而丰富多彩,我们的社会正是由于有了非公有制经济提供的就业机会而稳定和谐。特别是在目前这样一个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更需要通过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来丰富和充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通过推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对于如此重要的民间资本力量,为什么还要中央“三令五申”地号召推动?为什么中央提出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垄断领域的清晰政策最终却成了“玻璃门”和“弹簧门”?有些垄断行业看上去可以进入,但真的进去了会让你撞得头破血流;有些垄断行业费力挤了进去,进去后又被弹了出来。

  目前,国有资本在石油、电信、电力、军工等行业的比重占90%以上,在铁路、船舶等行业占80%以上,在石化、汽车行业占70%以上。中央企业82.8%的资产集中在石油、电力、国防、通信、运输、矿业、冶金、机械行业,承担了我国几乎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如此高的集中度,无疑有利于巩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但留给民间资本的发展空间则显然变得狭小了。

  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垄断领域,首先还是要从“灵魂”深处摆脱“公”即“社”,“私”即“资”的僵化认识,彻底放宽民间资本的准入领域,降低民间资本的准入门槛。多年以来,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相比,总是矮一头。政策的阳光雨露总是更多地洒在国有企业头上。有些人甚至把民营经济和“安全生产事故”和“掺杂使假”简单联系起来。久而久之不敢把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向民间资本开放。有的即使有所开放也是门槛很高、限制很严。因此,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垄断领域,仍需来一场观念革命,切实给予民间资本真正的国民待遇,要把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利国利民的长远大计。

  其次要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收费补偿机制、实行政府补贴和政府采购、给予信贷支持和用地保障等多种方式,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多年来,我国许多领域的投资是向民营企业开放的,但由于缺乏完整的计划和制度,结果不太理想,民营经济的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有关部门在进行制度设计时,应摸清民营资本的真实需求,广泛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因地制宜制定相关细则。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妥善处理公众、民营企业和合作方之间的关系,规避各种风险,平衡好投资者和消费者的权益。

  再有,要进一步优化民间资本发展环境,努力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发展环境和各类所有制经济平等受到保护的法制环境。现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要素的使用依然是国有经济占优势,要加快制定民营企业平等使用要素的政策。

  民营企业进入供水、能源、通信等基础性、垄断性行业,涉及重大公众利益。还需借鉴一些国家比较完整的制度和程序,妥善平衡各方利益,既保障供应和服务质量,又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同时,要通过相应的政策安排,使弱势群体的生活不受影响。□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克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