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的亚洲买家
来源:
经济参考报
2010年05月21日09:36
伦敦商学院不愧全球排名第一,嗅觉确实敏锐,在今年召开的“亚洲论坛”上,就把亚洲的奢侈品消费作为一个重要题目进行讨论。看来这帮善于研究商业案例的教授们已经发现,腰包逐渐鼓起来的亚洲人,对奢侈品的狂热已经达到一种近乎偏执的地步。
奢侈品在拉丁语中的原意是“闪闪发光的东西”,就像传说中的巨龙对于闪亮的东西毫无抵御能力,总爱收集财宝一样,亚洲人对奢侈品的喜好以及买之而后快的欲望也令人惊诧。美林证券预计2010年奢侈品全球总体销售将增长5%,而最大的动力就是迅速膨胀的亚洲市场。
自从两年前金融风暴来袭后,英国经济就一直陷在衰退的泥潭里难以自拔。当大家捂紧钱包后,奢侈品消费首先便迎来了寒冬。可正当塞尔福里奇、哈罗兹等高档百货商店为此大伤脑筋时,亚洲消费者购买力的逆市上涨却带来了一抹难得的暖色。因此,它们都眼巴巴盼望着这些亚洲豪客能释放出更大的能量来。
“亚洲人喜欢奢侈品,是为了向周围的人显示他们的富有。”品牌战略专家达拉·查达说。然而在伦敦大肆购买奢侈品“炫富”的亚洲人却可以分成两个群体,一个是日本人、韩国人以及西亚人这些人均收入本来就高的群体,另一个则是中国人、印度人这些尚处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而现在奢侈品商眼中的“金矿”正是后者。
中国是亚洲奢侈品消费最大的市场,这已经成为奢侈品界的一个共识。2009年全球奢侈品市场疲软,但世界奢侈品协会统计显示,越来越“不差钱”的中国人对奢侈品的胃口却好得惊人,当年奢侈品消费总额达94亿美元,全球占有率27.5%,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仅次于邻国日本。而预计这一涨势还将持续下去。
而在英国市场上,来自中国的有钱人也已经超越阿拉伯国家和俄罗斯的能源富翁,成为英国高档奢侈品的最大买家。以至于哈罗兹在开设了“日语服务角”后,又在计划引入“汉语服务角”;而巴宝莉等品牌则早先行一步,在旗舰店里引入了汉语导购。精明的商家可是无利不起早的,因为它们从旅游部门拿到的数字显示,每个中国游客在英期间都要花销近千镑用来购物,而在购物篮里,奢侈品又是最重要的一项。
面对中国人在奢侈品购买方面又将“超英赶美”拿下全球领先的桂冠,以及英国人忙不迭地推出的“贴心服务”,这种荣耀其实并不值得怎么欣喜。以前人们老说“挣钱不容易,花钱要仔细”,这个道理对大多数人仍是适用的。
一条印有英国产的巴宝莉商标的丝巾,价格往往是中国产丝巾的近百倍,对于工薪阶层来说过于昂贵,即使英国人也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消费得起。而对于亚洲买家来说,通过“世界工厂”辛辛苦苦低成本制造出海量产品才赚了点钱,可转手就有通过数量差异巨大的奢侈品消费让财富回流,这种价值相当但使用价值天差地别的交换方式,本来就是少数人的专利。那些人均收入并不高的发展中国家中的群体,非要削尖脑袋挤入这个圈子的话,很难判断这种消费方式究竟是“不差钱”还是“钱多人傻”。
因此,当节衣缩食地拎着从伦敦买来的名牌包挤地铁时,收获的除了艳羡的目光外,往往还有英国奢侈品制造商的窃笑。
(摘自5月12日《国际先驱导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进口商品吸收国内“纯购买力”,恰恰有利于抑制通胀。
搜狐财经社区话题
不知道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是哪部分人的CPI,反正和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