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东方证券、国泰君安等资产管理子公司获批,一支新的机构投资者队伍悄然形成。“新公司的发展将成为今后券商理财业务的方向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而如何在公募基金与私墓基金的夹击中拓宽自己的生存空间,是当前券商系资管公司生存的第一要务。
组织架构之争 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是否是最好的业务发展方式?目前各家券商的想法并不一致。有的券商表示,未来成立金融控股集团的目标已定,而资产管理业务作为重要的一环,具备先行成立子公司试点的条件。公司化运作后,一方面监管透明,一方面降低风险,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机制与人才上打造原有体制内不具有的优势。
但另外一些券商并不积极,他们暂时还不打算成立子公司。一方面资产管理业务对公司的贡献正在起步,其客户资源、研究力量、销售模式都非常依赖母公司,还未到羽翼丰满的时候。况且,“成立子公司后,各项费用税收也有新的规定。如果人员待遇不同,内部是否会产生矛盾,成本可能还要增加,公司内部当然要先算算账了”。一家券商打算仍以部门的形式运作。
就现状来看,目前国内资产管理业务规模较大的几家券商,如东方、光大、国泰君安等都酝酿成立子公司。他们发行产品的数量和总规模都比较突出,在最近几年内已经成为公司比较稳定的低风险利润来源。
发展模式之惑 谈到自身的定位,欲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的券商想法并不一致——是剑指公募基金还是火拼私募理财?
首家券商资产管理子公司——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公司更希望以对冲基金为发展蓝本。有关人士表示,“我们会立足于投资回报第一、同时客户满意为目标”,长期胜出才是目标。
但是也有些券商可能更期望以规模抗衡基金。一家拥有众多营业部网点的大券商人士说,“我们未来发行的产品种类和数量会非常多,因为我们既有研究的优势,也有渠道营销的优势。”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他们表示会开发不同的产品,这类产品相对于公募基金,更有自身的特点和吸引力。通过系列产品来扩大自身规模,是这家公司近两年的目标。
虽然近两年来,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已渐成规模,但与公募基金的市场份额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牛市中,公募基金空前扩张,券商在机制上的缺陷愈发明显。而和私墓基金瞄准高端人群相比,券商在个人理财上的优势还未凸显出来。同时,不能公开宣传产品的要求,也造成了券商理财业务发展之路崎岖。
“几年之后,大家的发展可能才会有分化。”一位券商高管表示,目前券商还仅仅是在建立市场的过程中,不存在太多的明显差异。但由于券商的优势不同,未来在理财业务上的定位也会不同。譬如有些可能专门做投资,甚至以投资顾问的形式在幕后为多个机构乃至同行打理产品,有些则以渠道和营销的优势专门作产品的推广和销售。各种外包的模式也会出现,而不再是一家公司包揽前后端所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工作。
“预计今后两年的发展会迅速,毕竟券商已经蛰伏了很久。”一家券商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踌躇满志地表示,但能否获得投资者认可,有待时间检验。(朱茵)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