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公司报道 > 要闻快报

两企业未投产成被告美纠缠“石膏板事件”动机存疑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0年05月28日10:23

  昨日 (5月27日),《每日经济新闻》从权威渠道获悉,北新建材下属泰山石膏2009年和2010年刚刚出资设立的子公司泰山石膏(河南)有限公司和泰山石膏(铜陵)有限公司,目前尚未投入生产,却也在近期的“石膏板事件”中,成为了多宗美国诉讼的被告。

  诉讼中存有如

此明显的错误,进一步加深了中国企业的质疑。

  同时,美方发起此次 “石膏板诉讼”,跳过行业链中间的各环节,将矛头直指中国制造商,其严谨程度也受到怀疑。昨天,有中国企业怀疑,这种做法的背后是否有贸易保护主义作祟?

  泰山石膏至今未收到判决文件

  据了解,针对中国产石膏板,目前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以下简称CPSC)收到3082份相关投诉,分别来自于30个州及哥伦比亚特区,涉及被告达96家。而投诉量在去年9月底才为1200份,半年多的时间里就已经翻了一番。中国当前应诉的企业仅仅只有可耐福(天津)一家,其余的95家企业似乎过于被动。

  然而,记者从有关渠道得知,上述倍增的投诉量里存有不少的 “水分”。《每日经济新闻》昨日获悉,北新建材下属泰山石膏2009年和2010年刚刚出资设立的子公司泰山石膏(河南)有限公司和泰山石膏(铜陵)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目前尚未投入生产,更不可能向美国销售任何石膏板,结果却也成为多宗美国诉讼的被告之一。

  有关知情人士透露,尽管泰山石膏曾考虑积极应诉,但通过审慎评估,有关专家建议不要落入原告“滥诉”的陷阱。

  2010年4月8日美国新奥尔良市联邦地区法官做出判令,判决泰山石膏向7户美国家庭支付赔偿费共计260万美元。但经过记者向泰山石膏有关方面求证,后者却未收到美国法院送达的上述文件,也不清楚美国该次判令相关结论的技术机理和调查过程。

  业内人士分析,泰山石膏的例子也代表了当前中国石膏板企业在此次纠纷中的两难境地,跨国诉讼本身成本很高,更重要的是,事情看起来不再是起诉和应诉那么简单。

  美方存诱导诉讼嫌疑

  据了解,在美国,产品责任案件中的责任主体一般被称之为 “加害者”,包括产品生产和流通各个环节的参与者。就石膏板而言,其中包括房地产开发商、建筑商、石膏板销售商、石膏板进口商以及石膏板生产商和原料供应商等。

  因此,一位法律专家认为,美方提起诉讼应按照法律规范层层推进,行业链条中各环节都应承担其责任,跳过中间各环节而直指中国制造商的行为值得商榷。他表示,既然经过美国权威部门的认定,不能证明此类产品不合美国质量标准,那么产品责任被诉的主体,就应该是整个产品的流通链。

  “诉讼谁这是原告的自由。”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乔陆昨日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但如果从仅仅只针对石膏板生产企业来看,不排除美方包括律师在内的有关方面进行了一些诱导。

  而且,有中国业内人士提出,在诉讼期间,美国公司、机构往往还利用政客、媒体的力量制造舆论,施加压力,错误引导消费者。

  输美产品符合美国标准

  一位石膏板行业专家昨日对记者指出,经过30年的发展,当前中国国内包括北新建材在内的大型现代化工厂已经全部采用国际标准进行生产并获得认证,同时也获得有关国际质量认证和美国UL认证、英国BS认证。

  据了解,除了此次美国的突然集中投诉之外,在全球从来没有类似关于中国产石膏板的投诉。而且,迄今为止并没有收到任何世界其他地区关于2006年同批次产品出现问题的投诉和声音。被调查的中国石膏板产品均有美国标准ASTM标志,说明它们符合美国材料与测试协会颁布的测试标准。来自CPSC在2009年11月公布的检测报告认为,“问题中国石膏板”有害物质含量没有超出美国的石膏板产品标准规范。“石膏板本身不会产生甲醛。”该机构认为投诉中所说的鼻子流血、经常性头疼、呼吸困难和哮喘等健康问题应源于甲醛,其来源是居室内的家具地毯等物质。

  不过,美国方面也存在不同的声音。据外媒报道,美国司法协会主席AnthonyTarricone就曾表示,泰山石膏股份销往美国的获利产品现已证实存在缺陷,造成了数百万美元损失,削减了住宅价值,造成难以计数的健康问题。

  中美建材行业竞争激烈

  对产品是否存在问题目前还没有定论。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新型建材的崛起,正让美国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

  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建材工业出口交货值达1422亿元,累计出口金额高达152亿美元。中国一直连续多年保持着“世界建材出口大国”的地位。这也引起了一些国际贸易摩擦。

  近几年来,包括钢管、陶瓷、家具等产品在内的国际贸易纠纷一直不断,欧美一些国家一直对建材产品设立种种贸易壁垒,采取各种方式打压市场份额快速增长的中国建材产品。

  有行业人士认为,这起所谓的质量纠纷案件,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突然升温并直指“中国制造”,显然也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

  

(责任编辑:何华)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