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 能源·电力 > 新能源

低碳农业:金融支农的新视角

来源:金融时报
2010年06月07日09:47
  随着全球变暖导致极端气候频繁出现趋势的加剧,世界各国发展低碳经济意识也日趋增强。低碳农业作为低碳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排放和吸储的两面特性,因此,将其从传统金融支农概念中分离出来,以“低碳农业”新视角进行支持壮大,可以达到金融创新、农业增效、气候 改善的多重效应。

  以全新观念看待发展低碳农业的必要性

  传统观念认为依靠种植、养殖生产的农业经济与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性不大。其实不然,农业是一个重要的温室气体来源。一是土壤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碳库。二是农业生产是温室气体的一个排放源。三是间接的农业排放源增多。

  气候变化已经威胁到了我国的农业生产。年初以来,我国云南、贵州、广西等省份出现大面积持续高温少雨极端天气,截至3月末,耕地受旱面积达6567万亩,1501万人、923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来自中国农科院农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研究指出,初步估算,因温度升高、农业用水减少、干旱及洪涝灾害增多、耕地面积下降等影响,中国2050年的粮食总产水平将较2000年的5亿吨粮食生产水平下降14%~23%。由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都与耗用能源、排放温室气体有关,因此发展低碳农业十分必要。

  以全新思维分析金融支持低碳农业可行性

  (一)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几种低碳形式为金融支持提供了参考。运用低碳思维分析,我国当前发展的以绿色环保、低排低耗和高效产出为特征的新型农业就是低碳模式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有害投入品减量、替代形式。化肥、农用薄膜的使用,是工业革命成果在农业上的应用,对农业的增产作用显著。但负面作用也不容忽视,既带来农产品的残毒,又带来农业水源污染和土壤退化,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多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的减量替代。如用农家肥替代化肥,用生物农药、生物治虫替代化学农药,用可降解农膜替代塑料农膜,降低了农业生产能耗和排放。二是立体种养的节地形式。立体种植、养殖充分利用土地、阳光、空气、水,拓展了生物生长空间,增加了农产品产量,提高了产出效益。在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杨林套种小麦、棉花等农作物的农林结合,稻田养鱼、虾、蟹和鸭、鹅的农渔和农牧结合等都是这种形式。三是节水节能形式。目前,我国农业年用水量约为4000亿立方米,用水效率极低,从水源到田间,约有一半的水因渗漏、蒸发和管理不善没有被作物吸收。近年来,我国各地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较大限度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推广节能技术,从耕作制度、农业机械、养殖及龙头企业等方面减少能源消耗。四是建立绿色农业基地和观光休闲区。近年来,东北地区农村建立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因其品质好、无农药残留或微农药残留而深受消费者欢迎。建立的农业观光休闲区,发展农村天然景观、休闲农庄、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特色农业产区、特色产品专业市场等新旅游农业。在一个区域内构建种植、养殖、加工和流通产业之间的产业大循环,降低农业产业能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五是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形式。如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秸秆氨化后喂畜、畜禽粪便生产生物有机肥等。六是支持退耕还林发展形式。对贫瘠的土地进行退耕还林,增加生态系统的主动调节能力。上述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参考评价案例。

  (二)一些客观因素为我国金融支持低碳农业设置了障碍。市场经济中的负外部因素会对金融创新形成制约,以当前现状看,金融支持低碳农业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一是制度的缺乏。当前,我国尚未对低碳农业发展有关总体思路、政策支持、配套措施、引导方向等方面做出制度安排,使金融很难与其衔接,金融支持仍然停留在传统农业层面。二是农业的高风险性。目前,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使农业自然风险增大,金融支农的保障性大大降低,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相应增大。三是低碳农业的高成本性。发展低碳农业需要更多的知识型劳动力和新型的生产技术、工具,与传统农业相比,投入成本较高,资金需求较大,效益周期较长。四是农村金融创新能力较低。目前,农村金融机构仍然处于经营滞后、管理粗放的状态,支持新型农业发展的创新能力较弱,产品单一,难以满足低碳农业的需要。五是金融与低碳农业发展原则的非一致性。低碳农业因其对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资本要素要求较高,单一地依靠市场调节,难以快速发展壮大,先期必须予以低成本的资金、专业的技术等政策支持。这与金融以最小风险投入获取最大收益的资源配置原则矛盾,给金融支持提出了问题。

  以全新视角设计金融支持低碳农业的框架体系

  要建立金融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有效框架体系,必须将低碳农业从传统农业中分离出来,破除障碍因素制约,以全新视角进行金融支持。

  (一)制度的设计要为金融介入提供环境。一是要制定低碳农业发展规划。目前,我国多数地方制定了循环农业经济发展规划,可以此为基础加以延伸扩展,制定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规划。规划以5~10年为阶段,明确阶段发展内容、目标和措施,详细设定经济指标和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重点明确相关扶持措施。计算出各个阶段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总需求和投入的相关组成,尤其要明确金融投入形式,为金融介入提供导向。二是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在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税费减免、财政扶持、技术支持、土地使用等方面的配套措施。并为支持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提供税费优惠、利息补贴和风险担保上的政策支持。三是制定完善相关法律。低碳农业也具有传统农业高风险、高成本的弱质性,需要尽快制定农业保险法、低碳农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建立健全农业保障体系,推行政策性与商业性保险同时运营的联合保障机制,提高保障系数,降低信贷支持风险。

  (二)框架的设计要为金融介入提供便利。一是建立低碳农业经济体系。与生态农业相比,低碳农业的实质更广泛,更注重整体农业能耗和排放的降低。因此对低碳农业认识不能仅停留在农业种植层面上,要建立涵盖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所有环节的大经济体系,对金融形成有效吸引,提高金融支持的积极性。二是建立行政推动多方配合的运行机制。政府不仅要在制度安排上发挥主导作用,还要建立以其为核心,财政、税务、土地、环保、科技、金融等部门为成员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组织,明确各方职责,发挥整体运作优势,领导推动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三是建立市场主导的运作方式。产业运行中的资源配置主要依靠市场调节,而不是行政干预。在金融与低碳农业经济的联系中,政府只履行推动、指导和配合职能,不参与双方的具体运作,避免行政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增加金融风险。

  (三)方式的设计要为金融支持提供可能。一是建立银行、担保与保险联合支持机制。建立银行、担保公司与保险公司的三方联合支持机制,实现低风险、高收益的多方共赢。依据风险定性和预期收益,保险公司为高投入、周期长和高收益的生态、绿色农业等特色农业提供政策性或商业性风险保障。政府主导组建低碳经济专项担保公司,建立公益性担保基金,为低碳农业提供融资担保。银行机构则依据信用评估和风险评估情况提高信贷额度,延长资金使用期限,降低资金使用价格,促进联系机制有效发挥。二是划分低碳农业金融支持层次。明确不同金融机构在支持低碳农业经济发展中的职责定位,提高支持效率。可指定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对生态种植、养殖及林木种植等实体经济领域进行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节能减排技改、沼气工程、节水工程、绿色能源工程等产业经济中大项目进行支持。三是创新相应的金融产品。根据低碳农业的经营管理特点,制定符合其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如开办绿色和生态农业贷款业务,贷款规模要根据担保情况放大5~10倍,期限达5~10年,利率以基准利率为限,浮动部分由财政贴息补偿。还款可借鉴按揭贷款的偿还方式,按年均额本息还款,适应低碳农业特点。四是建立试点基地辐射模式。在我国农业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建立金融支持绿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不同形式的种养试点基地。
(责任编辑:何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