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年中“出票”潮涌 6月末存贷比承压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06月23日08:10

  又到年中,又到银行“出票”时。

  6月22日早晨8点30分54秒,一家股份制银行在“中国票据”网报价系统发送当天市场首笔转贴卖出报价,金额 2亿元。此后不久,当天最大的一笔转贴卖出报价出现,此次是一家大型银行金额10亿元。纵观全天票据市场的报价情况,卖出报价为买入报价的3倍。

  “我们也在向外转票据,受让方包括一些农信社和大行的票据中心。”6月22日傍晚,一家股份制银行资金部人士告诉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从2月20日到6月3日,转贴买入的数量和规模大多超过转帖卖出,这一格局从6月4日开始打破,直至6月22日,转贴卖出成为市场主流。

  在过去的两个月中,票据融资重新焕发生机,贡献了近850亿元的信贷增量。然而,临近6月末的半年度时点,存贷比考核“泰山压顶”,于是多家银行不得不选择出票,来压降贷款规模,同时充实自身的流动性。

  正因为银行“拿票”的意愿下降,票据贴现利率大幅上升,从一个月前的2.6‰(月息,下同),提高至目前的4.3‰。前述股份制银行人士称,商业承兑汇票的直贴利率已突破5‰。同时,作为资金紧张的结果,货币市场利率走高。过去10个交易日,shibor(上海银行间拆放利率)隔夜和一周的利率分别上升逾40和60个基点。

  “出票”潮再现进入6月下旬,贴现利率骤然升高。6月18日直贴利率为月息3.55‰,21日跳升至4.2‰,涨幅18%;22日再度跳升至4.3‰。直贴利率上升是银行“拿票”意愿下降的体现,转贴现市场亦步亦趋。

  6月22日,“中国票据”网报价系统显示,当天转贴卖出报价笔数为24笔,而买入只有8笔。本报记者统计到的14笔转贴卖出报价,金额达到58.5亿元,而6笔买入报价金额为26亿元。

  而从2月下旬以来,转贴买入报价一直占据主流。5月7日至6月3日的四周内,转贴买入报价的金额分别为1017亿元、1089亿元、564亿元和496亿元,在转贴总报价中的占比分别为85%、80%、55%和51%。

  转贴买入报价活跃,表明银行“拿票”动力较强。与之对应的是,4、5月份,票据融资连续两个月出现反弹,规模分别为469.8亿元和376.9亿元。其中,资产规模低于2万亿元的中小银行贡献了主要的增量,4月份,中小银行与四大行的票据融资增量分别为337.4亿元和230.1亿元;5月份分别为306.2亿元和165.3亿元。

  近一个月中,5月14日至20日的转贴买入报价规模最大,达到1088.86亿元,占转贴总报价的80%;而股份制银行又占到全部转贴报价的46%,金额为631.76亿元。

  一家中小银行人士称,5月份,包括大行在内的多家银行由于实质性贷款需求增长不足,纷纷买入票据补充贷款规模。

  但从5月份的报价情况来看,“拿票”动能呈逐步衰竭之势。而从6月4日至今,转贴卖出报价占据了主导,6月4日至10日的累计占比为62%,此后一周上升到了71%。直贴市场的利率也佐证了这一趋势,6月4日直贴利率跳升8.9%,涨幅为近期的第二高,达到3.05‰,此后一路上行至目前的4.3‰左右。

  “虽然企业的融资需求是刚性的,但银行并不是以持有票据为目的。”一家中小银行票据业务人员告诉记者,在资金面偏紧的情况下,各行基本都在寻找票据的出口。

  大家都在“出票”,谁来接盘?上述股份制银行资金部人士称,农信社、城商行是市场较为活跃的接盘者,还有一些大行的票据中心。

  存贷比承压“市场上资金怎么这么紧?大行不融出资金,反倒是一些小机构在融出资金。”6月22日,一家股份制银行同业部人士直言。

  而前述股份制银行人士称,6月末的考核时点来临,存贷比又是一项关键的监管指标,各行“出票”的动力主要源于此;这实际上也反映了今年的存款增长乏力,由此衍生出近期的票据贴现利率走高、短期shibor走高,以及高息揽存等一系列现象。

  在他看来,存款的乏力与信贷结构变化密切相关。实际上,今年1-4月份,剔除票据融资后的实质性贷款同比多增4726亿元。但进入4、5月份,由于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贷款的严格控制,一部分平台企业和房地产贷款到期后,银行的项目储备难以跟上,而个贷需求增长同样乏力。

  按照现行的贷款政策,“去年储备的项目中有60%至70%不能贷。”6月18日,一位金融专家如是说。

  这对中小银行的信贷投放,产生较大影响,并波及到存款业务。“因为中小银行没有大企业客户基础,只能转向小企业贷款,但小企业对银行的存款贡献度较低,导致存款增长乏力。”上述股份制银行资金部人士直言。另外,贷款新规对派生存款产生一定影响,整体的存款业务面临较大压力,尤其是那些依赖对公业务,房地产和融资平台贷款占比较高的银行。

  更为迫切的是,中期报表中存贷比要面临监管层的压力。从过去三个月来看,中小银行已在努力压降存贷比。根据央行披露的中资全国性中小银行人民币各项贷款与各项存款数据来观察,两者的比例已从3月末的88.14%,逐月下降至5月末的85.95%。

  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称,银行业务结构的不同,也会导致存贷比压力大小不一。比如,小企业贷款占比较高的银行,其存贷比可能会得到一定的容忍;而一些网点较多的农信社、城商行,由于个人存款占比较高,存贷比压力也较小,这也是为何他们会成为票据“接盘者”的原因之一。

  一个明显的佐证是,一家大型城商行并未明显压缩票据规模,源于其信贷结构方面,小企业贷款占比一直较高,而去年的房地产、融资平台贷款增速弱于同业平均水平;而存款方面,储蓄存款贡献较大。

(责任编辑:何华)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