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为总资产已达2万亿元的农商行指明三条差异化道路。
在昨日举办的“中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与改革研讨会”上,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表示,将加快建立健全层次分明、富有活力、互为竞争的中小银行体系,农商行应该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
“今后要进一
步推动农商行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蒋定之表示,县域农商行要着力打造农户、小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品牌,形成自身经营特色;城区农商行应立足辖区、符合地缘优势、拓展社区市场,建成社区银行;少数规模相对较大的农商行,则应立足本地,面向全省(市),进行跨区域发展,可发展成区域性银行。“改制不改向,更名不更姓。”尽管为农商行指明了三条差异化的路径,但蒋定之同时强调要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坚持服务“三农”、社区、农民、县域、微小企业的市场定位。
截至5月,全国共组建53家农村商业银行。在银监会六级监管评级分类中,已有28家农商行处于二级监管评级,但尚未有一家达到一级监管评级。
蒋定之透露,截至3月末,农商行资产总额突破2万亿元,负债达到1.5万亿元,分别占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22%、21.4%。农商行涉农贷款余额达到4200亿元,占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2.1%。
此外,农商行监管指标亦处于最好水平,截至3月末,农商行整体不良贷款率2.5%,资本充足率12%,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166.4%,拨备覆盖率130%。
整体来看,农商行发展呈现三个阶段:2004年以前的试点阶段,张家港、江阴和常熟农商行于2001年前后成为首批试点行;2004年至2009年则处于起步阶段;第三阶段则是今年以来的整体加速期。
据了解,当前已有10家农商行处于批准筹备阶段。然而,数量在增长迅猛的同时,农商行呈现的层次不一特征却非常明显:大的农商行如北京农商行、重庆农商行之类,资产总量在3000亿元以上;规模小的农商行资产则仅十几亿元,二者相差百倍。一般的县域农商行资产总量大致在100亿~200亿元。
蒋定之认为,农商行的风险责任、服务对象等不同于大型商业银行,有必要在同业框架监管之下,针对服务“三农”、小企业直属领域构建差异化监管体系。具体而言,针对农商行将建立单独的贷款风险容忍度、特别准备金制度、特殊的尽责免责办法以及适度宽松的市场准入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