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研究报告10天变脸 大券商3年来首降医药板块评级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0年07月05日07:49
  7月2日早上,广发证券新发布的医药生物制品行业研究报告迅速引起了市场注意。这份报告将医药行业评级从"买入"下调至"持有"。而就在10天之前的6月21日,该券商才发布过一份评级仍为"买入"的中期策略。这是广发证券3年来首次下调医药板块评级,也是这一波医药板块暴跌行 情中首次有大型券商调低行业评级的行为。

  如此迅速的"变脸"是否意味着医药行业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采访多家券商的研究员,却发现他们所持有的观点已产生分歧。券商研究员往往代表了机构对市场的看法,这种分歧又是否意味着板块调整远未触底,暴风雨将来得更加猛烈呢?

  机构纷纷加入"甩卖"大军

  自6月上旬发改委下发《药品价格管理办法》以来,医药板块便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下滑,"绿肥红瘦"的趋势逐渐蔓延,个股轮番登上领跌榜。6月30日,卫生部又发布打击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的文件,令已经伤痕累累的医药股再添重创,在7月的头两日便连续"荣登"板块下跌排名之首。

  从交易所公开交易数据来看,机构成为了几只领跌股的出货主力。6月21日与25日,中恒集团两次出现在"龙虎榜"上,这两次的五大卖出方中,有3席均为机构专用席位,且卖出金额远远超过最大买入方的买入金额。

  7月1日,一向被认为业绩增长稳健的双鹭药业跌停。前五大卖出方中,机构占据第一、三、四、五席,合计卖出金额达到5000多万元,是排在最大买方第一、二、四位机构专用席位合计买入金额的两倍有余。

  7月2日,前期抗跌性较强的次新股誉衡药业贵州百灵在午后被机构打上跌停板,最大卖方中的第一、三位均为机构,其中贵州百灵的最大买方全为游资。

  某深圳券商分析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基金应该是本轮"甩卖"医药股的主力。由于医药股在基金仓位中占有的比重平均达到10%以上,因此减仓压力颇大;而在一些个股跌幅过大损失过重之时,基金经理就把目光投向了之前跌幅不大的个股。

  从周五跌幅来看,片仔癀达安基因昆明制药天坛生物、双鹤药业、云南白药、鱼跌医疗等排名较靠前的个股莫不具有机构重仓持有的特性。

  研究员意见出现分歧

  从医药行业研究员这一个月来发布的研究报告看,最初研究员们普遍维持了"增持"、"买入"等评级,并且认为政策的影响暂时尚未显现。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券商加入了调级的行列。

  华泰证券是较早降低行业评级的券商之一。不过该券商6月3日的研报尚未将政策因素考虑在内,只是从涨幅和估值的角度出发,认为医药股已经偏离了安全边际。不过,在经历整整一个月的板块调整之后,研究员彭海柱周五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医药板块的估值从之前偏离大盘100%以上下降到了40%~60%,作为一个明星板块,这样的估值是合理的,市场的抛压更多的是来自对政策的恐惧。

  广发证券是大型券商中首个降低医药行业评级的券商。该券商在6月21日的中期策略中还表示,"上一次医药行业的利润增长速度达到目前水平是在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而目前医药板块PE水平尚未达到当时的高度,所以我们认为医药股的PE值并不算高……医药股相对全部A股溢价水平处于较高水平,这也是市场对于医药股增长实力的一种认可。"而在7月1日撰写的研报中,广发证券认为"负面政策可能继续出台"、"能否落实难有定论,行业确已进入负面环境",由此将行业评级从"买入"下调至"持有"。

  除了广发证券,尚未有其他大型券商研究员下降行业评级。中信证券还于7月2日发布了一份评级为"强于大市"的研报,中投证券则在7月1日的研报中继续"看好"该行业。

  一向被喻为券商分析界"老大哥"的申银万国在6月30日发布的医药板块中期业绩前瞻中表示,一些有潜力快速成长的公司经过调整后已具备很好的中长期投资价值,不过没有对行业给出评级。记者致电该券商媒体负责人,希望采访分析师,却被告知行业首席分析师近期身体不适已有多日疏于工作,而其他研究员无资格接受媒体采访。

  招商证券海通证券等大型券商距离上一次发布行业研究报告,已超过半个月以上。

  研究员对于行业的看法是否出现分歧?在采访过程中,被采访者均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不过他们也纷纷表示,分析界对于医药行业长远发展趋势的总体看法仍是基本一致的,只是短期看法意见不一。

  某位未改变评级的券商分析师表示,目前下调评级的券商普遍都是新财富排名靠后的,而像申银万国、中信证券、国金证券、招商证券、中投证券等新财富排名靠前的分析师都没有变动。"我们一般看市场都是半年至12个月以上,下调评级的行为可能只是短期内博一个噱头。"

  对于后市的看法,这位分析师表示:"作出投资判断实际上要看市场负面预期是否已经完全反应,而从现在来看,显然还未充分反应。有关部门出台的调控措施可以说是一个接着一个,很难讲后面还会不会有新的措施出来。就算是目前已出台的措施也尚未在行业里完全体现,所以最快要等到三季度业绩出来后,看看政策是否对业绩增长出现影响。如果三季度业绩增长下滑,市场可能会预期四季度会更差;如果三季度比想象的要好,那可能市场负面预期就被基本消化了。"

  兴业证券的王晞与湘财证券的叶侃则认为,政策对药企利润增长的影响将在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间显现。

  三类药企或受影响

  上述分析师认为,如果国家将医药行业反腐政策落实,几乎每一家生产处方药的企业都会受到影响。"医生的灰色收入是公开的秘密,上市公司也都是这样做的。"

  湘财证券的叶侃认为,三类医药股最有可能成为本轮国家打击的重点。第一类是普药企业,因为普药是以量取胜,往往采取底价代理的方式销售,流通差价率较大;第二类是新药与仿制药的生产企业,这些药品的推广需要投入大量费用;此外,利润率过高的药企也将成为药品管理办法限制的对象。

  新闻链接

  两部委密集发布政策分析师惊呼"太快了"

  7月2日,在一天之内,国家发改委与卫生部分别发布"对部分药品出厂价格开展专项调查"和"关于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令医药行业原本就已"乌云密布"的市场氛围再次加上强大压力。对如此火速的动作,分析师纷纷表示"始料未及",称国家的反应远比想象的快。

  5月1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节目报道了湖南湘雅二医院卖给癌症病人的"天价"芦笋片经层层加价致使利润高达1300%的新闻,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并出人意料地成为国家下令整治医药行业暴利的导火索。

  5月25日,国家发改委针对药品价格表态,表示今后将采取4项措施加强药品价格管理,加大对流通环节恶意加价、牟取暴利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降低虚高药品价格。

  6月上旬,发改委向部分行业协会下发《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对药品流通差价以及销售期间费用率和利润率作出限制。这一意见稿的下发导致端午节后医药股集体跳水。从6月11日至7月2日收盘,医药板块累计跌幅达到20%。

  意见稿下发不久后,市场又传出部分基本药物悄悄加价的消息。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6月17日表示,将严查医保目录公布前后的药品涨价行为。尽管发改委的查价工作已有实质开展,不过,发改委又于7月2日在网站发布对部分药品出厂价格开展专项调查的通知,明确此次调查范围是新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以及部分已规定最高零售限价的药品,涉及900多家生产企业,近900个品种。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药品暴利光靠价格管理是"治标不治本",根本上需要改变"以药养医"的潜规则。果然在不久后,卫生部也加入到医药肃贪行动中。

  7月2日,卫生部又在网站发布"关于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的监管。

  对于国家部委的火速行动,各券商研究员均表示,国家的行动原比想象中的快,并担心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政策出台。上周五,一位第三方研究机构研究员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将在本周开展行业调查,下调行业评级。 (责任编辑:华青剑)
(责任编辑:曹凡)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