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表示,行政区划调整应缩小区县差距,提高中小城市数量,促进城市均衡
6月18日,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后,重庆两江新区挂牌成立,成为中国内陆唯一的国家级新区。
6月20日,国务院批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厦门经济特区面积增加10倍多,实现行政区划、经济特区、台商投资区“三区合一”。
7月1日,北京市撤销原来的东城、崇文、西城、宣武四区,成立两个新的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区和西城区,向南扩充版图。
北京市调整规划的第二天,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扩容,范围从原来的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四区扩大到全市,将宝安、龙岗纳入特区范围。
不仅如此,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上海、天津等城市也调整了行政区域规划,变更规划后的浦东新区、滨海新区不仅在面积、人口、经济总量方面有所扩大,更重要的是,它们所承载的国家战略和整体功能显著提升。
整合经济社会资源
北京市此次涉及到核心区的区划调整,撤销18个行政区中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崇文区和宣武区,调整后既可以共享行政资源,也能在一定范围内弥补城北、城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差距,发挥北京作为首都的核心功能。
“中国城市的变迁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地方政府行政规划进行调整。北京行政规划的变更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和区域发展的需要。城市在进行规划变更时依据宪法与国务院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规划变更不能过多伤害历史文化传统和积淀。”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城市进行行政区域调整,不仅可以整合各种资源,减少不同地区间的行政壁垒,更好地发挥区域优势,促进城市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能精简政府机构,促进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中国社会科学院规划与竞争研究中心主任张昕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但他表示,需要避免借此机会变相提高某些地区的行政级别。比如北京东城和崇文,宣武和西城合并后,表面上看北京的地市级行政单位减少了,但行政改革的规律似乎表明,行政单位的精简很难,不排除会借此提高其他县市级区的行政级别。
促进城市均衡发展
早在2003年,厦门市就有过一次大规模的行政区划调整,从7个区调整为6个区,各区管辖面积、人口规模、经济总量趋于均衡,增强了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作用。此次厦门特区扩大到全市,将在更高平台上和更大的空间发挥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作用。
“未来的行政区划调整应该设法减少不同区县的差距,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现在的很多城市发展矛盾都和人为行政区划的不合理有关,比如过去北京南北城发展就存在差距。虽然不一定所有问题都要通过行政区划改革来解决,但在一定程度上,合理的行政区划可以减少一些矛盾。”张昕竹对记者说。
“行政区域变革方向和目标必须有利于整合经济社会资源,助推当地经济发展。现在行政规划调整主要在省级范围内,随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的增加,下一步应积极扩大中小城市的数量。”竹立家告诉记者。
中国人口学会年会(2010)的信息显示,预计“十二五”期末,我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3.9亿左右,目前城市人口占到约16%左右。竹立家预计,“未来城市人口可能达到50%到60%,农村人口有1.5亿到2亿要向城市转移。”
加快直辖市进程
中国目前GDP接近和超过5000亿元以上的城市大约有十多个,如广州、深圳、苏州、杭州、青岛、无锡等城市,上海市、北京市均超过万亿元。
“GDP超过5000亿元以上的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很好,建议中央加快推进直辖市的进程,在各地形成区域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直辖市对周边地区的带动比较大,对中央财政的供给能力比较强,可以改变政府公共服务,提高执政能力,对社会稳定也有好处。”竹立家表示。
他还指出,在未来的城市规划调整中,一些经济发展好的城市不应该并入更大的城市,比如当年广东顺德并入了佛山市。这样会制约当地经济发展,而且城市功能、行政功能都会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