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公司报道 > 要闻快报

红星美凯龙26亿融资疑云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0年07月14日15:08
  6月底,红星美凯龙高调引入风投,欲解大肆扩张之困,其卖场中有半数是自己买地自己建,资金需求极大

  融资之困

  6月底,红星美凯龙高调宣布获得华平基金在内的四家基金公司26亿元融资,近日在发给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邮件中,他们认为这将为其下一步扩张与精细化运作带来原动力和保障。

  但一位长期跟踪研究家具行业的人士认为,此次融资带着更多的作秀色彩。“红星美凯龙的名声不太好,去年年底,曾因为向租户收取高达200万元结盟费和80万元推广费(一些媒体称之为"吸金门"),受到全行业的抵制。”该人士称,市场因此揣测其资金出现问题。

  转投风投的怀抱或许是红星美凯龙迫于资金压力而不得不走的另一条路。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一家获得风投青睐的家具生产企业人士称,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下,家具行业通过引进风投的方式获得资金,需要承担更大的代价,“一些投资甚至会带有"对赌"的性质,一旦企业经营不善,将面临放弃股权、甚至变卖资产的压力。”

  过去的一个星期里,本报记者多次密集联系红星美凯龙,希望就此问题采访相关负责人,但红星美凯龙方面以负责人长期在外出差为由,拒绝了记者当面采访的请求,并表示,不方便透露此轮融资的注资比例及对应的股权转让等相关情况。

  在发给记者的邮件中,红星美凯龙方面称,对赌协议的传闻并不属实,此次融资并未牵涉任何对赌性质的协议。“此次注资的四家投资者,对红星美凯龙的资金状况进行过严格的审核,资产负债状况是合理的。并且,红星美凯龙的银行信贷都属于长期贷款。”

  但一位外资投行的人士告诉记者,风投的资金一般并不会一次性到位,而是分批次逐渐到位,甚至限定资金用途。

  26亿元融资情况到底如何?本报记者多次联系两次向红星美凯龙伸出橄榄枝的华平基金,希望就融资事件采访其负责红星美凯龙项目的董事总经理迟淼,但接听电话的人士称他一直在外出差,无法把联系方式告诉给记者。

  扩张之忧

  “现在家具流通企业的攀比心理很严重,盲目开店必然导致资金紧张。”浙江省家具行业协会秘书长蒋鸿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出于降低风险的考虑,家具行业应当有节制的扩张。

  北京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型家具流通企业负责人坦承,由于近几年的流通速度太快,市场供过于求,大多数家具流通企业都面临一定的经营压力。

  一个被业内普遍承认的事实是,随着家具卖场数量的不断扩大,卖场每平方米的销售额却越来越少。

  但这并不能阻挡家具卖场的跑马圈地。以红星美凯龙为例,它的卖场数量已经达到66家,稳居行业第一。然而,红星美凯龙总裁车建新对此并不满足,在得到风投第二次融资后,曾公开表示,计划在2020年扩充到200家。

  在广州家具协会秘书长王克看来,这意味着红星美凯龙希望在行业中取得绝对优势。

  一位业内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红星美凯龙大肆扩张的背后,资金压力正在凸显,对资金的渴求远超过同行。“相比其他家具卖场,红星美凯龙单店规模很大,单个店面的营业面积均在10万平方米以上,一些门店甚至达到30万平方米。”

  红星美凯龙的模糊身份也在加重其资金紧张程度。相比其他家具流通企业,红星美凯龙更像一个商业地产开发商,其门店中有半数,采取自己买地自己建卖场的模式,对资金的占有量巨大。在当前楼市低迷,房地产开发企业难从银行获得新贷款的前提下,资金链将进一步紧绷。

  “红星美凯龙近期在天津、昆明都有新拿地块,进一步放大了对资金的需求。”知情人士称。

  事实上,自“吸金门”爆发后,红星美凯龙资金链即将断裂的消息一度甚嚣尘上,但红星美凯龙相关部门的人士断然否定了上述说法,称之为“恶意诽谤”。

  合作之难

  在与家具企业和代理商的关系中,红星美凯龙一直是相对强势的一方。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在去年年底楼市低迷时,红星美凯龙向加盟商收取巨额加盟费用曾引起很多供应商不满,一些供应商甚至拒绝供货,以示抗议。目前,楼市调控风声渐紧,与楼市紧密相连的家具行业很难独善其身。

  上周日上午,本报记者在位于北五环顾家庄桥附近的北京红星美凯龙卖场看到,由于现场少有顾客,一些店员坐在门店里闲聊。多个铺面的工作人员称,人流量较楼市火暴时大幅下滑,门店业绩受到严重冲击。

  这还不是最坏的时刻,王克认为,从目前来看,楼市低迷对家具行业的冲击还没有完全显现,家具行业的反应有近6个月的滞后期。

  “与并没有同步增长的购买需求相比,国内家具卖场的数量是过剩的,我认为,首先,家具卖场扩张应该量力而行,不能盲目开店;其次,家具流通企业应该处理好与家具企业、经销商的关系。尊重合作伙伴,而不是盲目提高租金。”王克说。

  浙江家具协会会长蒋鸿源对此持相同观点,但他强调,相比楼市宏观调控政策对家具行业的影响,家具流通企业供过于求问题更大。“家具流通卖场建得过多,而需求并没有同期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家具卖场发展速度太快,超过了经销商、生产企业和人们对家具需求量的增长速度。

  蒋鸿源认为,盲目追求企业规模,并不利于家具行业的发展。“现在一些家具流通企业盲目追求门店数量,却忽视了门店服务质量的提高,忽视了与家具厂商、经销商的共同利益,这是一种短视行为。想做百年品牌,首先应该将体系建设好,并让利给经销商和客户。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责任编辑:思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