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 房地产

流言暗涌 调控不刹车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07月15日00:04
  楼市调控行至微妙的时间窗。

  新一轮房地产调控仅仅进行了不到三个月,就传来调控即将“终止”或已放松的声音,尽管三部委7月12日对这些传言进行了否认,但传言背后阻止调控的力量仍在暗涌。

  本报记者调查显示,就调控的目标之一房价而言,撇开统计数字,真实的 市场环境中,主流城市房价依然在高位徘徊,个别区域和项目价格仅表现为刚刚开始松动;而从调控的中长期目标来看,土地制度、保障房供应、财税体制等等,仅是刚开了个头。

  吊诡的流言

  上周,有媒体报道,杭州、上海、南京等城市各银行悄然改变此前“原则上暂停发放”的做法,重新“开闸”第三套房贷;7月10日,又有消息透露,6月底,中央高层委托有关机构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调研楼市,据自称参与此次深圳地区调研的中介人士表示,中央较为担心现有政策对经济造成误伤,而有可能放宽此前的楼市信贷政策。

  记者仔细查询当日的报道发现,上述消息源语焉不详,表述含糊,并未有明确的出处。据本报记者向国土部、住建部、银监会等部门有关人士征询,均回答未听到或接到中央委派赴各地调研楼市的信息。

  但上述传言仍然掀起资本市场波澜。本周一开市,地产股领涨大幅飙升,当日5只个股涨停,近20只个股涨幅超5%。

  12日下午或晚间,住建部、银监会、国资委紧急对流言进行了澄清。次日,受上述部委表态影响,地产板块大幅下挫3.19%。

  三部委的集体表态,让楼市调控终止的预期暂时得到抑制。但不可否认的是,楼市已进入多方力量深度博弈期。

  认为楼市调控应该终止的论据之一,首推宏观经济增速下滑的预期。当前,多位经济学家预计下半年经济将放缓,增速保持在8%左右。房地产若继续调控,经济增幅更不乐观。

  论据之二是,房价大跌将影响国民财富收入。根据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的数据,目前国民持有的房产值约30万亿元,若房价大幅下降,股市低迷,对国民财富和实体经济一定会带来影响。大部分家庭都有房,若变为负资产,都不消费,必然影响经济的发展。

  第三种认为调控不能持续的观点是,“房地产市场化进程在本次调控过程中是倒退的。”

  行政手段解决不了房地产的根本问题。

  房价仍在高位徘徊

  国家统计局7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4%,环比首次出现下降,为0.1%。

  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房价正式进入下行通道的标志,调控效果显现。但中国社科院工经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认为,统计局数据与事实仍有差距。

  据本报记者调查,一线城市房价仍然处于高位。以北京为例,近期新开楼盘价格并未下跌,反而有所上涨。如东四环标杆美利山,新推房源均价35000元/平米,比上次开盘价格上涨数千元;位于大兴旧宫的明悦湾,目前报价23000元/平米,比上次开盘高出1000元/平米。

  在深圳,虽然有佳兆业、万科等降价促销,但上半年该市房屋销售均价超过20000元/平米,领涨全国。进入7月,深圳新房市场仍未有明显普跌,个别区域二手房价格甚至出现回涨,如位于布吉的佳兆业可园,一套70平米的房子两月前售价80万,目前回涨至90万左右。

  中原地产北京三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房价并未实质性下跌,而只是出现了涨幅回落,调控的力度需要持续才能出现效果。

  万科执行副总裁肖莉表示,目前宏观调控初步见效,房价开始松动,但并没有出现大面积降价,万科的策略仍然是尽可能去销售,下半年仍以低价开盘销售新房源为主。

  曹建海认为,现行房地产调控政策能够坚持执行,房价拐点才会真正到来。

  执行力是关键

  “房地产调控政策放松或银行个贷放松,我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表示,房地产业内人士担心的,是房地产政策的放松会引发更激烈的价格反弹,让刚刚供求相对平衡的局面被打破,而引发更激烈的下一次调控。那么不如让现有的政策继续一段时间,让供给的上升有个明确的预期,以保持价格的平稳过渡。

  国务院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投资性和投机性需求的抑制是显著的,但地产政策的调整并不会伤害实体经济。从政策目标增新量、调结构、促存量来看,意图在增加土地开发量,以保证增加供给;从地方政府问责制方面,促进了公租房、保障性住房以及限价房的建设力度。这些调控在下半年仍将继续。 国土系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认为,公众不是要看监管部门如何表态,而是看重执行层面如何操作,对私自“放水”的商业银行,尤其是对二套房贷“适度宽松”的放贷银行,经过调查后要处罚;而地方政府如何落实土地出让制度改革、保障房供地和建设,也是接下来的关键。

  任志强也认为,如果保障房措施真正落实,并达到市场充分供给的条件时,就有利于市场分流和平稳过渡,保持政策预期的明确与稳定。 (来源:张晓玲)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